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歌手鮑勃·迪倫(75歲)因其越戰背景的歌曲而聞名。他的歌曲在每年諾獎揭曉期間都倍受關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67歲)的小說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此番鮑勃·迪倫的獲獎或將使村上的作品從全新的視角被再次解讀。
共同社報道,1985年村上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得穀崎潤一郎獎,成為同期的代表作家。
全書分為平行推進的兩個故事,其中一個“冷酷仙境”的結尾處主人公前去租車,圍繞車載音響播放的迪倫歌曲與租車事務所的女員工交談。
最後一幕中,主人公聽著歌曲入睡。“我閉目合眼,置身於沉沉的睡眠中。鮑勃·迪倫不斷地唱著《驟雨》。”令人對結局印象深刻的是迪倫的音樂。
1987年的暢銷小說《挪威的森林》中也曾出現迪倫的名字。玲子前往主人公處,彈奏了幾十首吉他曲,包括鮑勃·迪倫、查維斯、卡勞爾·金、“沙灘男孩”等。
村上的音樂隨筆集《沒有意義就沒有搖擺》中也曾提及迪倫,將其作為當時的標誌性人物。他在文中寫到,也存在類似初期的鮑勃·迪倫、瓊·貝茲這樣更為嚴肅的流行音樂流派;從時代來說,從肯尼迪政府成立到民權運動高漲,再到年輕人反對越戰的政治志向,都是這類音樂的強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