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一座城市應對雨水最好的辦法就是“小雨蓄起來,中雨排出去,大雨別成災”,將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讓城市更加安全、生態和清潔,因此,“海綿城市”應運而生。究竟海綿城市如何建設?昨天,市規劃國土委首次發布首都海綿城市解讀,通州區和延慶區將作為先行示範區,分別結合城市副中心和世園會,建設平原以及山前海綿城市。未來,本市將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要考核“海綿”能力
“海綿城市”,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本市的“海綿城市”要如何建設?建設海綿城市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設施,所以除了山區保護、河湖水系治理、蓄滯洪區的建設,建設海綿城市還包括公園綠地建設、道路廣場以及建築小區的改造等。
除此之外,在建築小區方面,市規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建區域將全部按照地方標準的要求建設雨水控制利用小區,還將與市重大辦“十三五”時期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計畫結合,把雨水控制利用作為項目內容之一,進行重點考核。
通州、延慶先行試點建設
按照規劃,本市的海綿城市建設將率先在通州區和延慶區進行試點,通州將結合副中心建設,按照高水平標準建設要求,建設平原海綿城市,延慶則將結合世園會建設,按照生態文明新典範建設要求,建設山區海綿城市。據了解,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已經進入規劃階段,將充分利用通州五河交匯的特點,重視“生態道路”及“綠色建築”這兩種“海綿體”建設,設計中也會注重通州特色,加強與通州歷史文脈結合。
規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的20%面積實現70%雨水就地消納,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的80%面積實現70%雨水就地消納。(記者董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