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日前,《中華大典·藏文卷》西藏工作站在拉薩成立,這是《中華大典·藏文卷》繼在甘肅民族學院、青海大學設站後的第三個工作站,工作站計畫用15年時間,出版從吐蕃時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獻典籍,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數字化收錄,最終建立全球最大的藏文古籍數據庫。
藏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藏文古籍文獻種類繁多、浩如煙海,數量上在我國僅次於漢文古籍文獻。據不完全統計,已發現藏文文獻數量大約在600萬函以上,而西藏約占整個藏區的70﹪左右。為有效傳承保護古典文化,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藏文古籍編纂和出版工作的力度,並計畫未來投入更多資金,為我國藏學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大的支持。
“《中華大典·藏文卷》是有史以來全方位、多領域、系統地保護和發展藏族傳統文化的巨大工程。”西藏大學圖書館研究員、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長西熱桑布介紹,《中華大典·藏文卷》主要是收錄歷代藏族學者的原文著作,相關編纂工作正有序進行,已整理《菩東文集》120多函,25册的《薩迦五祖文集》正式出版發行。
據介紹,《中華大典·藏文卷》計畫收書上萬種,總類分為20個典。內容涉及藏族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領域,時間從公元7世紀到20世紀中葉,前後跨度超過1300年。全書統一使用符合國際編碼的藏文軟件錄入,結構既具藏文傳統學科編排的特點,又兼備現代學科系統分類的優點。在紙質文本出版的同時,這項文化工程還將建立學科門類齊全的藏文文獻資源全文數據庫。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