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發展非數學題 坐而論道不如聚力改革
http://www.CRNTT.tw   2016-10-02 11:08:33
 
  改革深水區成果初顯

  經濟發展不是數學題。“不采華名,不興偽事”,經濟數據好不好看,亮不亮眼並不重要,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社會穩定才是宏觀調控的目標,而數據提供了客觀的參考標準。

  從最新統計來看,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05%的穩定水平;與之相比,歐元區今年以來失業率一直處在10%以上的高位;美國失業率雖有所緩解,6-8月維持在4.9%的水平,但仍然不足以支撐美聯儲的加息決定。

  在老百姓最具切身感受的物價方面,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已從年初同比增長2.3%的水平回落到8月1.3%的水平;與之相比,日本重新陷入通貨緊縮陷阱,今年3月至8月CPI跌至負值;歐元區同樣面臨通縮風險,CPI掙扎於正負之間。

  此外,歐洲難民問題、英國“脫歐”事件、美國大選鬧劇等政治社會事件頻繁擾動宏觀經濟,令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危及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部環境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中國政府堅持對內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外倡導自由貿易,避免全球市場分割,無意通過打“貨幣戰”、“貿易戰”來刺激出口,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向世界傳遞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明確信號和堅定決心。

  在國內,儘管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陣痛還在釋放,但改革的速度從未放緩,改革的力度從未放輕。

  今年以來,各級政府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制定並實施了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屍企業”的方案,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強化了降成本、補短板的制度保障等。

  改革成效已初顯,最新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已呈現出“十大亮點”,即:工業企穩回升、投資增速呈現企穩跡象、消費和出口出現回升、就業總體穩定、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大幅收窄、工業企業利潤有所回升、“三去一降一補”繼續取得新成效、新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入推進、需求結構有明顯改善。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就在剛剛結束的G20杭州峰會上,中國也為低迷中的全球經濟貢獻了“中國智慧”。峰會成果數量多、分量重,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在國際上樹立起新的“全球標杆”。特別是,峰會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制定了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核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緊抓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要素新業態帶來的新機遇,從根本上尋找世界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之道;圍繞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開出極具針對性的“病症”調理方案。

  勿忘供給側改革初心

  已有的成績來之不易,須要倍加珍惜,更須要全社會凝聚共識,摒棄雜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邏輯為引領,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將改革進行到底。

  縱觀歷史,每一次改革都伴隨著這樣或那樣的噪音,我國經濟增速轉向中高速運行也為這些噪音提供了彈藥。但是“退一步”為了“進兩步”。從1978年的小崗村“包產到戶”到1983年的企業承包制;從1984年打破“商品經濟”的話題禁忌到1987年取消價格管制;從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央地分稅制、匯率並軌制改革,從90年代國企改革到加入WTO,每一次改革都極大地解放了國內生產力,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然而改革的歷史任務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在我國建國以來的幾次大改革中,生產力解放帶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後產生的更高需求又要求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兩者互為矛盾,相伴前行。

  當前,國內的“唱空”輿論事實上正反映了老百姓在吃飽穿暖後更高層次的需求與經濟增速不匹配的失望情緒,正是社會生產力與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矛盾的結果。

  去日本買馬桶蓋、去美國留學、去香港買保險……這些需求的背後是國內中產階級的崛起,而這恰恰反映了上一輪改革的成功,使得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已在一定水平之上,而國內的商品生產供給沒有跟上這一步伐。

  當前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抓住了“七寸”。儘管新起點上,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但“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空談無用,行勝於言。在歷史機遇面前,要發揮“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精神,推動改革發揮實效,讓中國經濟之水深流不息,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