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祖國慶生——全國各地群眾歡度國慶節掃描
http://www.CRNTT.tw   2016-10-02 10:26:14
10月1日清晨,超過10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族群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10月1日是共和國的生日,在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在紅軍長征足跡經過的地方,在遙遠的祖國邊疆,各地群眾紛紛升起國旗,掛出彩燈,為共和國慶生,祝福國家更加富強。

  “祝福祖國”花壇前抒情懷 “絲路金橋”設計者吐心曲

  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是每年國人抒發愛國情懷的暖心時刻。凌晨4時許,廣場上已聚集約11萬群眾。

  4個臉上貼著國旗的年輕女孩在“祝福祖國”大型花壇前留影。她們告訴記者,她們正在俄羅斯的國立大學讀大四。其中一個叫李響的女孩說:“在國外學習生活,深深感到國人在外的形象越來越好。我們要早日學成,報效祖國。”

  在長安街東單路口,矗立著一座長28米、高6米、寬4米的“絲路金橋”。金色水晶鑲嵌著“一帶一路”範圍內53個國家94個城市的國花市花。

  國慶節當天上午,“絲路金橋”設計者舒勇來到他的作品前,與公眾互動。“這座橋以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為創作語境,希望它真正能成為人們認知中國的媒介,成為連接彼此的文化橋。”舒勇說。

  紅軍後代守初心 掛點扶貧長征路

  共和國今天的強盛離不開革命前輩的流血犧牲。不少在革命老區工作的紅軍後人以先輩為榜樣,撲下身子在各個扶貧點拼搏,反哺為共和國的誕生作出巨大犧牲的老區群眾。

  “林年娣,母親80多歲,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患有嚴重疾病,已幫助其辦理低保,下一步應想辦法發展養雞養鴨脫貧……”10月1日,鐘曉斌在家里整理民情日記。

  鐘曉斌是於都的掛點扶貧幹部,他的爺爺鐘明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鐘曉斌牢記爺爺的教誨,下村入戶了解情況,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

  鐘曉斌說,現在剩下的往往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但這和爺爺他們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樣,越是艱難就越要堅定信念。”

  傳承長征精神在紅軍會師地更不乏知音。在甘肅會寧縣紅堡子村的會州博物館里陳列著一支已生銹發黑的手槍,手槍的主人叫王翰。當年,他決定打開堡門迎接紅軍。

  2015年年底,王翰的玄孫王東良借了20多萬元,加上自己幾乎所有的積蓄,將收藏紅色文物的紀念室擴展到1000多平方米。目前,王東良建起的會州博物館有各類紅色文物1萬餘件。

  不忘初心,奮進在新長征路上的遠不止這些紅色傳人。國慶假日里,革命聖地延安游人如織。延安市寶塔區橋溝鎮小王莊村64歲的徐海山家走出了祖孫三代27個兵。

  徐海山複員後,擔任過小王莊村的村支書,他帶領鄉親們推農田、修水壩,在黃土高原上開始了脫貧致富的新征程。

  “不管是戰爭時代還是和平年代,共產黨員立志報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不能鬆勁。”徐海山說。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