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香港紫荊網日前刊出專訪文章,採訪香港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陳立基。陳立基談到了香港在“一帶一路”中存在的戰略機遇等。他指出,加強對絲路沿途地區的綜合研究,特別是敢於“走出去”到那裡考察營商環境,抓住有利的項目進行投資,是對香港商界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陳立基早在十年前便開始投資中亞地區和俄羅斯等國生意,是香港為數不多的“絲路通”之一,他於2014年即成立了“香港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並擔任理事長,多次舉辦“絲路”沿線國家專題研討會,向香港政商學各界推介“絲路經濟帶”。
陳立基表示,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香港層面,要想真正推進、實施和落實“一帶一路”,都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
他說,“國家所需”也好、“香港所長”也罷,都應該從積極角度去理解,抓住核心去理解,而不是等著國家告訴你“需要的清單”!也不應該是拿著所謂的優勢產業清單去套用。就這個問題的本身來說:在香港四大優勢產業中,香港可在哪些領域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如果誰可以答出這個問題,也就不再需要那麼多論壇、研討會或者研究機構了。這是一個必須經過具體實踐才能解答的問題。
“一帶一路”中的合作項目大多是戰略性的,周期長、資金大,香港又有“掙快錢”的傳統營商思維,怎樣才能在“慢與快”間實現平衡?
陳立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層面去理解:一個是政府層面,一個是企業層面。政府層面,應該出面與中央政府主管部門保持經常性溝通和協調,看看在絲路沿線國家的所謂大項目、慢效益項目,上下左右、周邊有沒有香港優勢的行業和領域,比如大項目會需要融資,會需要建設與施工,會需要項目管理,那建設、施工和管理就會有人員的流動,以及人員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大項目也必然會涉及很多的合同,那就有合同管理人員的巨大需求,以及對熟悉合同法律條款的人員之需求等等,這必然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方式。
企業層面,則需要在絲路沿線的國家耐心尋找商機,除了中小項目自身可以運作之外,大型項目也需要與相關的“大項目”業主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也很難在事前做出“快慢平衡”之決策。
特首梁振英一直強調香港要做“超級聯繫人”,陳立基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認為香港可以做“超級經理人”。如何理解這一角色?
陳立基分析,據他個人理解,大多數人都沒有理解透徹“超級聯繫人”和“超級經理人”之角色的含義。現在的香港年輕人不理解香港與內地的歷史變遷以及這種變遷中帶來的千絲萬縷的聯繫,“超級聯繫人”或者“超級經理人”,顧名思義,就是超級中間人,那麼中間人的作用,自然是撮合上家和下家,撮合買賣雙方,撮合供需雙方,那就不能說你會幹什麼、你能幹什麼和你想幹什麼,而是上下兩家需要什麼,你就以“超級聯繫人”的身份去撮合什麼,這裡面可能涉及很多領域和行業,以香港特別的身份去協調和推進。
陳立基在塔吉克斯坦和格魯吉亞等國都有投資項目。他介紹,這些國家的主要投資機會包括,中亞地區主要是前蘇聯的水果(包括幹果)、蔬菜、棉花的種植基地。蘇聯時期,工業品、機械設備等均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地,現在則是“中國製造”填補了這些地區對工業制成品的需求。所以、中亞地區投資領域可能在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及其周邊產業,會有一定需求。
格魯吉亞與中亞地區有些類似,但是有個特殊的產品就是葡萄酒。格魯吉亞是人類葡萄釀酒的發源地,據考證,距今8000年前,格魯吉亞地區已經有葡萄釀酒的歷史。
“香港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2014年,陳立基介紹該機構做了一些基礎性工作,主要有:一,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研究;二,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舉行了系列“絲綢之路主題研討會”,已經舉辦過三次,分別以中亞、塔吉克斯坦和格魯吉亞為主題,三次研討會的主要嘉賓分別是上屆上合組織秘書長梅津采夫、現任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和格魯吉亞國家主權基金“夥伴基金”主席大衛先生。各界對研討會反響熱烈,提出了許多問題,香港特區“財爺”曾俊華也出席過活動並致詞。
近年來,陳立基多次出席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各項活動,到過捷克等東歐國家考察。陳立基說,這些地區既有風險,也有商機,歐美、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等已經在這些國家有多年的經營和運作,歐美國家搞上幾年就覺得不太好,走了;日本人和韓國人又來了;再過幾年,中國企業進入,日韓的企業又有撤資現象。總之,有商機,但是要靈活和分散風險。總體看,加強對絲路沿途地區的綜合研究,特別是敢於“走出去”到那裡考察營商環境,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環境下,抓住有利的項目進行投資,是對香港商界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