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跟隨新華社高級編輯陳小波的腳步,緩緩推開中國照片檔案館的厚重大門。在深邃的時光長廊裡,隱沒的歷史深處,感受瞿秋白、趙一曼、左權、江竹筠、焦裕祿等眾多中國共產黨人的獨特氣質,他們最燦爛的笑,最柔軟的情……
2日清晨,新學期伊始,在具有革命傳統的歷史名校——北京一零一中學,50多個班級約3000名中學生,正全神貫注地觀看一部微電影——《紅色氣質》。教室裡鴉雀無聲,影片中悠長的《國際歌》蕩氣回腸。
“過去我們對烈士的印象,可能就只是一張照片或書本上的故事。但這個短片有很強的帶入感,帶我們走進了當時的戰爭場景和烈士的家庭,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家庭兒女,但為祖國放棄了親情、奉獻了生命,我非常感動。”學生王卓群說。
時長9分5秒的微電影《紅色氣質》是新華社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精心製作的一份珍貴獻禮。影片中,平靜精簡的講述,珍貴豐富的影像,厚重的情感,都讓許多人看後感動不已。今年“七一”前夕推出後,影片立即引發熱烈關注與討論,截至目前,其網絡閱讀量已超過2億人次。
2日中午,《紅色氣質》的主創團隊走進一零一中學,和10多位學生代表暢談創作的初衷和感受。座談會上,《紅色氣質》的講述者陳小波告訴同學們,新華社的中國照片檔案館裡藏有1000萬張老照片,幾乎記錄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而她一輩子做的唯一一件、也是最幸福的事,就是研究這些老照片。
“這部影片中的那些老照片我曾撫摸過無數次,照片拍攝者都是我的前輩和同事,我在錄音時非常感動。”陳小波動情地說,“如果觀眾看完這部微電影,覺得有些人不應該被忘記,覺得今天的生活值得珍惜,就足夠了。”
導演李柯勇則興致勃勃地向同學們介紹影片的製作手法,並指出其“獨特之處”——“讓歷史照片串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讓歷史人物走進現實,讓現實人物走進歷史,實現穿越。”
“我們想通過這部片子告訴大家,這些烈士跟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只不過是時代使然,他們不得不為了挽救民族的命運捨棄自己、捨棄家人。”他說。
而這樣的影片製作處理方式,顯然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也打動了這些年輕的心。
高二四班的班長潘明禧說,影片中讓她記憶最深刻、最感動的,就是烈士們從家庭照片上消失、空留家人的畫面。“對我們00後或90後來說,我們的視野可能比父輩們更廣闊,接觸到的信息更多,但對黨的歷史、對戰爭的理解可能更多還是通過課本或博物館等渠道了解,感受並不深。”
“這部影片讓我們感受到,烈士們其實就是普通人,他們的精神我們也可以有,這比單純地宣傳說教他們有多偉大的愛國精神更易接受。”潘明禧說。
讓高二一班的徐瑾寧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剛開始時瞿秋白的女兒、95歲的新華社駐莫斯科首任記者瞿獨伊充滿激情地唱《國際歌》的情景。“我在老奶奶的眼神裡看到了一種非常不一樣的東西,那深深的情懷真的打動了我。老一輩的共產黨人心裡都有一種非常純粹的東西,我覺得那就是信仰的力量,這讓我非常敬佩。”
業餘黨校學員、學生張曉雅告訴主創人員,她最早看過、最喜歡的名著就是《紅岩》,曾查閱過很多相關資料。“今天在影片裡看到我敬仰的江姐的照片,感受跟平時看文字故事完全不一樣,我第一次感覺到英雄們故事背後的壯烈。”
“對於共產黨人的信仰,我們這代人可能沒有父輩們理解得那麼深,但這足以打動我們,讓我們銘記歷史,在黨旗下從歷史走向未來。”張曉雅說。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