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上半年,中國民間投資遭遇滑坡,增幅僅為2.8%。其中,製造業領域投資同比增速由4月的5.3%下降至5月的1.3%;第三產業民間投資增速更是僅有1.6%。民間投資面臨著慘淡且嚴峻的考驗。民間投資增幅的大幅下滑,不利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經營方式轉變。要解決好民間投資下滑的問題,需要把准脈,才能開好方,治好病。雖然導致下滑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民間投資者信心不足。2006至2015年,民間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的占比從49.8%一路升至64.2%,對GDP的貢獻超過60%。去年三季度以後,匯率市場異常波動、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國企改革舉步維艱等諸多因素,打擊了企業家信心,直接影響到民間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民間投資呈現“內冷外熱”的態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境外企業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度累計888.6億美元,同比增長接近60%。中國買家總共在美國購買了29195處房產,交易總價值高達約270億美元。這從側面反映了投資者對國內經濟發展的信心不足。
第二,伴隨“資產荒”時代的到來,大量資金難以尋找到可供投資的高收益率資產。近期因“寶能系”數度舉牌萬科以及恒大成為“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等,引發萬科控制權之爭更是成為市場廣泛關注的焦點話題,資本市場所掀起的上市公司舉牌潮反映了市場資金面的深刻變化:“錢荒”時代的終結和“資產荒”時代的來臨。自去年“股災”後,中國經濟放緩明顯、利率持續走低,一些行業發展阻力變大,企業難以經營。這直接造成優質資產越來越少的局面。
第三,退出通道不暢。資金投出後需要在預期內退出,當前我國資金的退出渠道相對單一化,私募股權投資(PE)行業的“庫存”(未退出項目)居高不下。據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報告統計,2009年至2013年5年間,中國PE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數合計7533起,投資金額合計1269.09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規模約1684.70萬美元,而同期退出案例數僅2245筆,退出案例數僅約占投資案例數的1/3。且二級市場不溫不火的狀態,以及場內市場的苛刻條件阻擋了99%小微企業的腳步,讓民間投資者不得不延長項目的退出周期。
近年來,即使企業上市成功,“破發”的現象也十分常見。去年年初行情大好之時,只要有定增項目,投資機構便會蜂擁而至,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新三板交易低迷、估值萎縮,破發層出不窮,企業定增頻頻遇冷,這一切都說明新三板並沒有發揮出其預期的政策效果。
只有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才能增強民間投資的信心;只有持續地徹底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才能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只有不斷地完善與創新管理體制,大刀闊斧地剔除生產關係制約生產力的因素,民間投資才能找到更大的舞台。(作者是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