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緩衝”?
面對市場高風險和高收益的貸款項目,商業銀行眼下做房貸的背後也有一絲無奈。由於銀行資產質量的惡化,不良率的提升,銀行將房貸業務作為一個緩衝劑,不僅有助於規模的做大,資產質量也會相對穩定。
根據銀監會剛剛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1%,相較於一季度末1.75%增加0.06個百分點。從2015年年初至今,銀行業不良率從1.39%上升到了1.81%,漲幅較明顯。
8月2日,作為首家披露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增長也印證了行業資產質量惡化趨勢。數據顯示,招商銀行上半年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6.84%,達到352.31億元。不良貸款率1.83%,較2015年年末再次增長0.15個百分點。
“按照監管披露的銀行不良數據,行業1.81%的不良率尚在可控範圍內。但是,逾期貸款的暴增,下半年經濟可能的下行都會給銀行帶來壓力,所以市場擔心的是未來銀行不良率進一步的上升。”北京某券商分析師表示。
該分析師認為,“去庫存”和“去產能”就意味著有企業退出和倒閉,也就是說一定會牽涉到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從業務上講,銀行要降低這種可能,就要收縮過剩產能領域的貸款。相比之下,房貸具有很強的安全性,這也是銀行無懼房貸規模的原因。
“即使房地產開發貸的利率高,總行也不願意做,因為相應的不良也會高。此外,銀行更擔憂的是給其他機構接盤,這種損失更是承擔不起。”青島一家股份行分行總經理表示。
他認為,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思路來看,更希望看到房地產商通過銷售回款來實現融資,而不是做開發貸。“地產商與銀行合作之後,通過將住房出售在銀行做購房貸款,這相比直接開發貸安全性要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