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黑名單有啥後果?
記者在梳理19條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時發現,根據《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相關黑名單的信息保存期限為三年,那麼這三年內上了黑名單的遊客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針對我國遊客在出游過程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旅遊主管部門可以將旅遊者相關信息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向社會公布,並向公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交通、金融等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及有關經營者通報。有關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經營者可以根據職責權限在征信系統中記錄,採取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出境旅遊、邊境旅遊、參加團隊旅遊、乘坐航班等懲戒措施。
記者了解到,國家旅遊局、中國民航局等相關部門此前都出台了關於不文明遊客的懲戒措施,乘坐航班時還可以和民航部門的名單進行聯動。但限制出游方面,旅遊主管部門只能通過告知旅行社的方式來執行。遊客如果採取自由行的方式,其他相關部門是否能夠聯動執行還需要看具體執行情況。
目前旅遊相關企業可以加強與“黑名單”互動,如對於列入“黑名單”的遊客,景區可以進行限制或拒絕,對於列入“黑名單”的旅遊從業者可予以相應的處罰。
“黑名單”無關痛癢?
一些網友認為,黑名單執行力度“沒有牙齒”,起不到對不文明遊客的震懾作用;甚至於被列入“黑名單”的遊客也覺得無關痛癢,對生活、出行影響不大。
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專家認為,針對公民處罰措施或剝奪公民基本權利的措施,只能由憲法和法律或行政法規來規定,且應有嚴格的立法程序要求。無論是之前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還是本次修訂的旅行社條例,文本的性質決定了其內容不能有懲罰性質的規定,因此其更多的是倡導性的,以起到監管旅遊市場秩序的作用。
中青旅質監合規部總監李廣認為,這需要區分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是違法行為還是道德範疇的問題。如果是違法行為,如毆打導游、擾亂航班飛行安全,就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懲罰。需要完善配套措施,完善相關法律,形成更強有力的約束,對逾越法律紅線的不文明行為堅決繩之以法,這需要多部門合作、依法治旅,積極探索旅遊“不文明行為”依法懲戒之途。
業內專家認為,除了法律手段外,對這些不文明的遊客形成一種輿論上的譴責也會形成一種約束和壓力。通過遊客黑名單的發布,來進一步督促整個社會成員自覺遵守文明規則。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