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日本新一輪經濟刺激計畫昨晚出爐,總規模為28.1萬億日元(約合1.8萬億元人民幣)。安倍政府為何在此時拋出新刺激計畫?這項計畫能成功提振日本經濟嗎?已然失敗的“安倍經濟學”能否借此“東風”重獲新生?
“貨幣牌”不靈打“財政牌”
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第二次執政之後推出的第三次經濟刺激計畫,而且是規模最大一次。此前在2013年1月,安倍政府曾出台總額20.2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畫,2014年也曾針對小企業、提振地區經濟和災後重建推出3.5萬億日元的一攬子刺激計畫。
據共同社報道,新一輪刺激資金將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口結構、補助低收入人群、為可能受英國“脫歐”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低利率融資、支持地震災後重建等。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認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畫旨在為日本經濟增長托底,是在貨幣政策、量化寬鬆不斷失靈的背景下再次放出財政“大招”。
今年以來,日本經濟復甦狀況並不理想。8月2日,日本發布2016年度經濟財政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個人消費不旺拖累日本經濟復甦。儘管日本工資水平持續上漲,但消費支出所占比例2014年和2015年卻連續下降。
內需疲軟,外需也不振。據7月25日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日本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同比下降8.7%和17.2%。
此前,由於安倍政府決定推遲上調消費稅以及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本更是“腰斬”2016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預估的1.7%下調至0.9%。
“安倍經濟學”能獲新生嗎
那麼,最新刺激計畫能否給“安倍經濟學”注入活力?
陳子雷認為,日本經濟之所以復甦遲緩,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經濟結構改革不到位。迄今為止,安倍政府給出的“藥方”始終停留在應對經濟危機式的短期刺激舉措,比如通過投資來彌補外需和消費不足的短板。此次刺激計畫也只是針對眼前經濟困境的“臨時抱佛腳”之舉。
但是,從長遠來看,日本經濟面臨少子老齡化、政府債務纏身、消費萎靡等一系列風險,結構性改革才是真正出路,也是“安倍經濟學”扭轉敗局的關鍵所在。這些結構性改革包括扶植戰略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鼓勵企業創新、推動技術創新,政府為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比如重建財政、合理改革稅制、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等,而不是一味依賴貨幣刺激和財政刺激的老套路。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