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帆:不只是中等收入階段有陷阱
http://www.CRNTT.tw   2016-08-01 09:21:40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世界銀行2006年首度將“中等收入陷阱”定義為“使各經濟體賴以從低收入經濟體成長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戰略”。這種戰略對於它們向高收入階段攀升,不能夠被重複使用。當進一步經濟增長被原有增長機制鎖定,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的上限,一國很容易進入經濟增長階段的“停滯徘徊期”。

  有些人據此認為只有在中等收入階段存在陷阱,低收入就沒有陷阱,會自然發展到中等收入,然後進入“陷阱”, 但這是誤解。事實上,在各種收入水平上都有陷阱。

  世界銀行2015年把收入分為高中低五等。按人均國民總收入,低收入為1025美元以下,偏低中等收入在1026-4035美元區間,偏高中等收入在4036-12475美元區間,高收入國家高於12475美元。

  低收入陷阱更可怕,更普遍,“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不斷上升便是例證。1971年聯合國把標準定為“人均GDP 100美元以下,製造業比重低於10%,識字率20%”,當時共24國。1981年的標準是“人均GDP 250美元以下”,有39國。1991年的定義為“長期遭受發展障礙,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有嚴重結構性缺陷,人均GDP 600美元以下, 人口不超過7500萬,實際生活質量指數(預期壽命、人均攝取熱量、入學率、識字率等)不超過47點,經濟多種經營指數(包括製造業、工業就業比重等)不超過22點”。基於此定義的升級版,聯合國《2014年最不發達國家報告》共劃定可獲得援助、優惠市場准入、特別技術援助的48個國家。

  所謂“發達國家”步入高收入階段後,難道就沒有“陷阱”了嗎? 當然也不是。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正是日本“雁形發展模式”失敗的體現。這個理論把日本定位為亞洲經濟和技術的火車頭,從美國吸收技術向“亞洲四小龍”轉移,再向東南亞轉移,最後才是中國大陸。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日本喪失經濟主導地位,停滯20年,積累率從20%幾乎降為零。而中國,則一舉躍升為亞洲核心國家。

  再看歐洲,歐洲經濟一體化前期取得成功,是因為和平與資本自由化,一旦把“自由”擴大到人的自由,即勞動力自由流動,整個歐洲就承受不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