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北京人口壓力疏解的“鑰匙”究竟在哪裡呢?
盧彥在報告中介紹,今年上半年北京關停退出了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174家,調整疏解商品市場36家;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和北京工商大學新校區合計入住學生近2萬人;在外遷的醫院中,天壇醫院新院、同仁醫院亦莊園區二期、友誼醫院順義院區的項目進展也都在有序進行。
下半年,北京還將完成300家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退出任務,調整退出商品交易市場90個,推動動物園、大紅門、天意等區域性批發市場疏解取得明顯進展,讓前述高校新校區年內再入住部分學生。
與此同時,疏解騰退之後的空間將重點服務於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產業和新業態。例如,動批天皓成市場將轉型成為寶藍金融創新中心,疏解後的大紅門批發市場擬打造全新時尚生態圈,而北京城市學院的中關村校區則有望成為研發以及創業孵化基地。
“事實上,北京主城區的‘城市病’一方面源於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過度集中,另一方面則是產業結構沒能完全契合首都的功能定位。”周清傑強調,北京疏解人口壓力並不是排斥外來人口,而是通過主動改革重配公共資源、升級產業結構來帶動人口布局的優化,從而為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人才流入騰挪空間。
協同發展持續“給力”
其實,北京疏解人口壓力的舉措都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而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將減輕北京的人口壓力,而且還將為三地居民創造出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體驗。
據河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張紹廉介紹,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簽訂《醫療衛生計生事業的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河北省260家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與京津都建立了合作關係,合作項目已經達到了400多個。未來,河北醫療服務能力的提高將解決患者進京就醫問題,從而緩解北京醫療服務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