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央企重組現兩條邏輯 國企改革密集落子
http://www.CRNTT.tw   2016-07-11 10:49:18
 
  從合到融挑戰重重

  “二者重組帶來的好處自然不少,但我們擔憂實力較弱的武鋼可能會失去話語權”,在武鋼供職了一輩子的邱姓夫婦向記者透露了他們的顧慮。

  事實上,這種擔憂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原生企業的焦慮。“必須清晰認識到的是,宣布兼並重組遠不是終點,央企從合到融需要較長的協調期”,李錦說。

  以去年12月宣布重組的中國五礦和中國中冶為例,從消息傳出到召開重組大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時間間隔達到半年之久,其中各方掣肘帶來的棘手問題可想而知。

  回看寶鋼武鋼,歷史上其實也經歷過多次重組——2007到2011年間,寶鋼曾重組八鋼、韶鋼,武鋼層重組昆鋼、柳鋼。

  “重組過程困難重重,協調效應差是主要原因。從內部看,兩家大型企業的合併必然面臨著企業文化衝突、人事安排等種種矛盾,一段時間的難以適應不可避免;從外部看,合併重組不僅僅是兩家企業的‘簡單組裝’,各方涉及的上下游產業鏈條也需要重新梳理和磨合”,李錦表示,此外債務問題、二級部門的處置問題通常也是阻礙融合的痛點。

  在他看來,合併對象之間高層的交叉任職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這次寶武合併就提供了一種思路”。資料顯示,武鋼董事長馬國強,曾在寶鋼供職達18年之久,擔任過寶鋼集團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寶鋼股份總經理。外界普遍猜測在這次的重組中,他在內部管理層起到了一定的緩衝協調作用。

  此外,李錦還提出了一種新的融合。他指出,重組後可以採取"統分結合,內外有別"的方針,即同領域企業在海外業務方面通過合併打響中國品牌,在國內依舊保持相對獨立參與市場競爭,這種方式將更符合中國新常態下對企業的要求,有利於國企良性發展。

  事實上,無論以哪種方式進行合併重組,中央層面已多次給出了總體原則框架,即以企業為主,按照市場化方式規範,充分尊重企業的意願,堅決杜絕搞“拉郎配”,成熟一戶推進一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