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紐約中央公園發生爆炸致一名男子嚴重受傷 圖片來源:環球網 |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當地時間4日,美國迎來獨立240周年紀念日。與假期氛圍相伴的,是嚴防恐怖襲擊的緊張。從奧蘭多、伊斯坦布爾到達卡、巴格達,“伊斯蘭國”(IS)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快速發動重大襲擊,而且是在全球範圍內製造血腥暴力。美英三大機場是恐怖襲擊威脅的最新目標。在伊拉克失去大片占領地從而令“建國”夢變遙遠之後,發動一連串的恐怖襲擊是否是IS最後的瘋狂?世界輿論更傾向認為,這是其全新的危險戰術。“對世界的宣戰”,德國新聞電視台4日評論說,IS像是發出一個正面的挑戰信號。到了世界各國齊心協力,推出更有效反恐戰略的時候。
中央公園爆炸嚇美國一跳
4日凌晨,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達索裡曼·法基醫院的停車場內,一名男子引爆了自殺腰帶上的爆炸物。這起只有兩名保安受輕傷的事件卻引起世界媒體關注,因為正對著事發醫院的,是美國駐吉達總領事館。
沙特內政部稱,不清楚爆炸是否針對美國總領事館,調查正在進行之中,幕後黑手尚不確定。但美國駐吉達總領事館發出警告,提醒美國人“當心周圍建築,在沙特旅行期間保持格外警惕”。2004年,美國駐吉達總領事館遭武裝民兵襲擊,9人死亡。
4日的美國國內,正迎來獨立日假期,與此同時,還有極端組織“毀滅性襲擊”的威脅。按照一個支持IS的“推特”賬號的預告,他們將在獨立日假期期間對一架從英國希思羅機場飛往美國的航班發起襲擊。洛杉磯機場或紐約肯尼迪機場也被威脅將安裝爆炸裝置。英國《每日快報》說,肯尼迪機場是從希思羅機場起飛航班的最大停靠地。預估將有4300萬人在獨立日假期期間出行。
據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約翰遜介紹,美國已在包括機場和火車站在內的交通樞紐加強安全戒備。目前,美國機場的保安措施堪稱史上最嚴。在獨立日前的周末,紐約市警隊特別出動具有獨特嗅覺的炸彈搜索犬。3日,紐約中央公園發生的一起爆炸事件雖尚無證據表明與恐怖主義有關,但助長了民眾的恐慌情緒。《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當晚接到社交媒體推送的消息,提醒盡量不要在4日出門。
在同受恐襲威脅的大西洋東岸,英國運輸部高官塔裡克·艾哈邁德呼籲公眾提高警惕,同時承諾政府正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公眾安全。“德國也可能遭到IS襲擊”,德國《法蘭克福匯報》4日援引該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局長馬森的話說,他們會在歐洲發動更多襲擊。德國《圖片報》的調查顯示,62%的德國人擔心,伊斯坦布爾發生的悲劇將在德國機場重演。
在美歐嚴防恐襲之時,悲劇已在伊拉克發生。當地時間2日晚間,一輛載有爆炸物的卡車在巴格達一個擠滿購物人群的購物區爆炸。IS幾乎立即宣布對此負責。當地安全和醫療官員4日告訴法新社,至少有213人在爆炸中喪生。伊拉克政府宣布為遇難者舉行為期三天的全國哀悼活動。伊拉克人對政府無法保障民眾安全感到憤怒,批評政府使用偽劣炸彈探測儀。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爆炸襲擊發生後,伊拉克總理下令警方停止購買英國商人出售的偽劣炸彈探測儀。
美聯社稱,這是伊拉克十多年戰亂中最嚴重的一起爆炸襲擊,也是IS在最近幾天裡製造的第三次屠殺平民的事件。“血腥齋月”,德國《圖片報》4日報道說,IS發言人阿德納尼5月末呼籲其追隨者在齋月期間攻擊歐美等西方國家,過去一個月是血腥的——從奧蘭多、伊斯坦布爾到達卡、巴格達。IS正逐漸走出敘利亞和伊拉克,來到更多人身邊。
最後的瘋狂還是全新戰術?
巴格達的爆炸襲擊距離伊拉克安全部隊從IS手中重新奪回費盧傑僅隔一周。這座城市一直被認為是IS襲擊巴格達的“堡壘”。《紐約時報》評論說,在美國空襲的支持下,伊拉克安全部隊與IS的戰鬥取得進展,該國正面臨著一種兩難境地,爆炸現場正是這種兩難境地的又一殘酷顯示:由於伊拉克收複越來越多的土地,IS恢復游擊叛亂,再次把巴格達變為一個城市的殺戮場。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聯合國伊拉克事務特別代表庫比什的話說,這些暴力事件是“懦夫行為,令人發指”,在戰場上挨打的IS正將報復目標轉向脆弱的平民百姓。
“聖戰分子的新戰術”,德國N24電視台4日以此為題評論說,IS從未進行過如此快速連續的重大襲擊,一系列血腥暴力事件預示著一個“新篇章”。“聖戰者”腦海中只有一件事:在世界各地製造混亂和死亡,不僅在中東,也橫跨非洲到達亞洲東部。新德里電視台援引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官員希夫的話說,IS正掀起全球恐怖主義攻勢,他們極其邪惡但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雖然失掉很多土地,但在全球的存在感不斷加強。
當地時間3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巴格達發生的襲擊事件強化了美國支持伊拉克部隊打擊IS的決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李偉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無論是美國領導的打擊IS陣營,還是俄羅斯領導的陣營,都把重心放在伊敘戰場。在IS染指的其他區域,則由那些國家自己採取反恐行動,不在國際打擊的範圍內。在傳統戰場中,IS節節敗退,但它擅長的是非傳統戰場——鼓動全球支持者,在恐怖目標國採取襲擊行動。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4日的文章分析IS恐襲的“模式”說,齋月期間發生的多起恐襲表明,IS已經在新一輪恐怖主義襲擊浪潮中當上排頭兵。接連發生的每一起恐襲都駭人聽聞,又各有特點,向世界宣示恐怖主義襲擊的多樣性——有獨狼式,也有夫妻合謀。IS可以是參與者,也可以是協助者,還可以提供後勤支持,或者提供精神鼓動。美國前中情局官員布魯斯·雷德爾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更令人警惕的是越來越多的襲擊經過精密策劃,可以稱作“群狼”攻擊。此類襲擊正成為IS的標簽。
軍事打擊見效快,難根除
奧巴馬政府一直將IS 比作必須清除的癌症。美國“耶魯全球化在線”稱,這種類比顯示出應對IS所面臨的挑戰。中東問題專家田文林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目前美國在中東打擊IS的行動主要採取美軍在空中配合,本土部隊地面作戰的形式。俄羅斯在敘利亞也是如此。李偉說,當前國際力量打擊IS的行動主要是軍事反恐,但軍事打擊只能在可見範圍內產生效果,不可見範圍內很難奏效。打擊恐怖主義還包括情報、司法合作,也包括防範恐怖主義滋生。
美國“全球主義者”3日批評稱,奧蘭多槍擊案之後,美國輿論關於恐襲根源和防止恐襲的問題又掀起探討,新的政策建議被不斷提出,涉及移民、控槍、精神健康、執法、反歧視、教育以及擁抱友善的穆斯林等,但美國對中東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軍事干涉卻很少被提及。李偉說,國際反恐是複雜的綜合性問題,不能說美國等力量的反恐失敗,但都集中在容易看到成效的方面,比如轟炸等軍事打擊上。這種反恐不能解決恐怖主義的根本問題,還可能導致越反越恐。恐怖主義不是單純的問題,與國際關係和社會諸多問題聯繫在一起。
面對當前的反恐局面,田文林說,IS的意識形態很強,產生極端思想的根源不僅是宗教問題,還有社會及外部霸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打擊IS不僅要在他們占領的地盤進行軍事打擊,也要發動意識形態戰爭,去極端化,消除潛在極端分子的極端思想。李偉則建議,應在聯合國主導下制定國際社會能接受的綜合性反恐公約和戰略,壓縮恐怖分子活動的土壤和空間。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