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梁振英:堅守一國兩制 做好超級聯繫人
http://www.CRNTT.tw   2016-07-04 22:49:44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香港回歸祖國,展開前無古人的“一國兩制”偉大進程,至今已有19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董事長 、大公報社長、文匯報社長姜在忠專訪時強調,“一國兩制”是符合港人最大利益的制度,維護了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礎,是港人最大利益所在。他表示,“一國兩制”可以保持香港的優勢,又可以讓香港借助國家的優勢,香港應用好這雙重優勢,作為自身發展的動力。他認為“一國兩制” 在香港成功實踐,未來即使遇到新問題,也會按照這個方針處理。

  堅守一國兩制 護港最大利益

  梁振英強調,“一國兩制”是符合港人最大利益的制度。他指出,“一國兩制”有強大生命力,既解決香港回歸祖國這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又最大限度地保留香港的制度特色;既保持香港的優勢,又可以讓香港借助國家的優勢,令香港擁有雙重優勢,“我們所說的‘國家所需、香港所長’、‘超級聯繫人’角色等等,都是建基於‘一國兩制’,所以說維護這個制度,就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礎,這是香港人最大利益所在。”

  19年實踐力證制度成功

  他解釋,比起外國城市,香港有“一國”的優勢,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比起內地城市,香港有“兩制”的優勢,因為香港實行另外一個制度。他強調香港應用好“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作為自身發展的動力,同時可以貢獻國家,為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回顧“一國兩制”過去19年的實踐,梁振英認為是成功的。他又認為,社會討論的“一國兩制”的一些問題,並非制度本身的問題,而是一些執行上的問題,“包括最近大家談到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通報機制等等,香港是否能夠做到高度自治。大家都可以看到,中央在這問題上都是非常關心香港,重視香港的意見,對我提出對於內地通報機制是否應該檢討,亦很快給我們一個答覆。”

  曾任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的他憶述,當時無論香港及國際社會,都對“一國兩制”有很多顧慮,如有外國學者指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種貨幣,也有人擔心香港的專業資格、學位、護照等會否被承認,“通過實踐,證明了這些問題並不存在。”

  解決新情況增兩地互利

  梁振英又指出,隨著社會發展,香港與內地關係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如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不少港人覺得內地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擔心會否有很多內地人非法移民來港,“當然這種情況沒有出現”,但當內地的經濟發展起來,內地居民有很好的購買力,他們來港旅遊、購物就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如在某些地區遊客太多,造成街道擠塞,日用品也出現短缺。

  “在競選的時候,我講過在一些比較容易出現短缺的問題上,我們需要‘港人優先’,因為香港地方比較細,人口比較稠密,有些物資或者服務比較容易出現短缺。”對港人與內地居民在資源上的一些矛盾,他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雙非孕婦來港產子零配額、只准帶兩罐奶粉出境、樓市“雙辣招”及深圳居民來港“一周一行”,“我們完全根據基本法去做。”

  他笑言,這些措施也惹來一些內地居民批評。梁振英希望透過各種渠道做好說明工作,“作為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我有需要做好兩地之間的溝通工作,處理好香港和內地的關係,讓大家可以有一個和諧、互惠互利的發展關係。”

  發揮香港所長 超聯中外多贏

  特首梁振英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到,香港過去一年在創科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創新及科技局和港科院先後成立,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決定在港設立首個海外研究中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宣佈在港成立首個海外創新中心。梁振英接受專訪時表示,兩個學界巨頭垂青香港,全因香港是中國一部分,同時尊崇法治、保障知識產權、高度國際化,兼備了“一國”及“兩制”的優勢,能夠成為聯繫內地及國際的“超級聯繫人”。他特別強調,“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關鍵在一個“長”字,香港所長在於為國家匯集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

  “‘一國’‘兩制’雙重優勢”、“超級聯繫人”,都是梁振英對外介紹香港時的常用語。他在訪問中詳細闡釋香港如何發揮這些優勢。)

  他認為,卡羅琳醫學院選擇香港,是因為香港同時有“一國”及“兩制”的優勢:“在‘兩制’方面來說,香港有語言方面的優勢,有法治的優勢,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優勢,有國際化生活環境的優勢等等。同時,它來香港而不去其他亞洲城市,是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希望能跟中國合作。這也是我經常講的香港所能扮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港研發 深製原型 珠三角量產

  卡羅琳醫學院的研究中心將於10月開幕,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創新中心(Innovation Node)更已投入運作。梁振英表示,MIT校長L. Rafael Reif去年11月來港宣佈成立中心時,自己請了MIT一行吃飯,校長“說同事離開香港,從市中心只需1小時車程就到深圳,深圳是有了創新之後,生產原型(prototype)最理想的地方,可以隔夜就將原型生產出來,接著就可以測試市場。大規模生產就有整個珠江三角洲作為生產基地。”

  他說,以這個例子來說,香港聯繫深圳及廣東其他地方,並聯繫美國的MIT,是一個非常好的“超級聯繫人”。

  香港聯繫世界 能找國家所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會見上京述職的梁振英時,提出香港作謀劃時應考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梁振英認為,最畫龍點睛的是“長”字,“這8個字沒有講到‘國家所需、香港所有’,如果用的字是‘所有’而非‘所長’,香港能夠貢獻的有限,因為畢竟香港這個地方,無論發展水平多高,面積也是比較小。”

  他舉例指出,1993年青島啤酒來港上市,是首間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當時是“國家所需、香港所有”,通過香港股市發售新股,將資金提供給內地企業,但到了2006年工商銀行來港上市時,香港所有資金都不可能滿足到這個“巨無霸”的集資所需,此時就要吸納外地的資金:“香港的長處,就是當我們有的就貢獻給國家,我們沒有的可以在外面找回來,通過香港轉化成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技術、資金等等。”

  讚揚政府團隊 個個用心用力

  梁振英在專訪中,讚揚政府團隊的每一個人,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用心用力為社會做事”。

  各種渠道齊用 勤力解釋政策

  毫無疑問,現屆特區政府博客特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等每周寫一篇網誌是指定動作,其他官員也擅用網上途徑解釋政策、回應社會聲音,至於梁振英本人更開設facebook專頁與網民溝通。

  梁振英讚揚整個管治團隊積極接觸傳媒,不時主動受訪,說明政策並接受提問,“還有很多同事用社交媒體,或者每個星期寫一篇文章等等,很努力做好溝通、解釋的工作。”

  被問到如何評價特區政府官員表現時,他認為每人的工作範疇不同,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因此做出來的效果有不同評價,“但應該說,我們這一屆政府團隊的每一個人,確實是用心用力為社會做事的。”

  推大學科研 接軌市場

  教育是香港特區政府開支最大的一環,但梁振英認為教育不是投放資金即可,更要在不同方面對症下藥。

  免費幼教 步伐勝星

  今年施政報告提到落實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特區政府明年起將向合資格非牟利幼稚園提供基本資助,預計七成至八成半日制幼稚園學生可免費讀書。梁振英表示,特區政府很重視學前教育,希望透過投放資源,提高整個幼稚園教育的質素,“這方面我們比新加坡進步,我們已決定了做,但新加坡還未想過這個問題。”

  除了幼兒教育,曾經是香港城市大學及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的梁振英,也關注大專教育如何走出象牙塔。他指出,香港絕大多數的科研經費及人員都在大學裡,如果大學只做學術研究,只將成果放在書架上,但不做好應用研究,沒有將轉化成為產品或服務,香港的科技事業不會有前途,“既然我們那麼多錢,差不多社會所有的科研經費、社會所有的科研人員都集中在大學,我就對大學有一個要求。如果不能達到這個要求的話,推動創科是會失敗的。”

  他強調資金不是問題,特區政府今年斥資180億元推動創科,民間也有很多創投基金、天使基金等,最重要是有可在巿場應用、被巿場接受的發明。

  盼港贏人之常情 煽對立居心叵測

  近年有激進分子以“本土”之名煽動“港獨”,妄圖將香港從國家分離出去。梁振英表明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港人對香港有本土感情是很自然的事,但絕不能將此轉化成抗拒內地、抗拒中央,又指有民調問被訪者“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或者硬要將體育比賽中香港隊與國家隊的對壘政治化,出發點上有問題。

  港人國人二選一有問題

  “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在法理上如是,在感情上也應如是。”梁振英表示,一個人作為國家的一分子,在國家某處成長、長期生活,對該處有本土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但不能因為有本土感情,就將本土與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對立起來,將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對立起來。

  他認為,坊間有些民調,問被訪者“你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在出發點上有問題,“正如你問一個紐約人,紐約人雖然會認為紐約有獨特的地位及文化,但他們不會說自己是紐約人,不是美國人,倫敦人也是如此。我覺得這種問法,首先問題設計不對,第二被問的人也很難回答,答了也容易被曲解。”

  戀“土”正常 煽“獨”必懲

  梁振英指出,在“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會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在正式國際體育賽事中,其他國家不會有“地方隊對國家隊”的戲碼,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卻有一些香港隊與國家隊的對碰,“很多香港人,包括我本人在內,當然願意看到香港隊贏,但有人硬要將香港隊跟國家隊對立起來,這就是一個政治動機的問題。所以我看‘本土’這個問題,它本身不是一個問題,但有些人將本土意識轉化成抗拒內地、抗拒中央的意識,這是不對的。”

  他又強調“港獨”違法,特區政府堅決反對任何分離國家的主張及行動,一定會依法嚴正處理。

  無計畫回購領展 再促負更大社責

  領展自接手大部分公共屋邨商場、街市及停車場後,被人詬病連年加租、變相抬高物價,令公屋居民受到影響。梁振英在專訪中重申,政府無計畫回購領展,但直言沒有商業機構可以單純追求最大利潤,尤其領展的業務與公屋居民息息相關,要負上更大社會責任;一個專注於“中環大商場”的商業機構,與一個以服務公屋居民為主的商業機構,社會責任是有分別的。

  梁振英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時強調,領展問題影響到市民的購物需要,並指領展不是地產商,有特殊的企業社會責任,質疑領展高層是否受獎金驅使而大幅加租。領展隨即舉行簡報會回應,表示歡迎特區政府回購。

  籲社會關注公平

  對於有否計畫回購領展,梁振英重申“無”。但他強調,現今沒有商業機構可以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只求向股東交代。他舉例說,外國有大銀行曾向小額存款客戶徵收提存手續費,認為小額存戶的交易也需要成本,最後因社會譁然而放棄,“你不能說大的生意我做,小的生意我不做。你有社會功能,今時今日社會最基層的人,也有需要使用銀行服務嘛,你說餘額低過某個水平,我就要收你手續費,對基層存戶非常不公平。”

  他表示,領展街市佔全港街巿比例達三四成,與公屋居民佔全港市民比例相若,代表所有公屋居民也要光顧領展街市,“社會上的基層,他們的購物需要,這個我們也要考慮的,這問題我看社會是應該關注的。”

  他解釋,如果一個商業機構的業務是專注於“中環大商場”,其社會責任就與主要服務公屋居民的截然不同。

  民生4重點 4年成效顯

  現屆特區政府將房屋問題視為重中之重,也於扶貧、安老、環保方面著墨甚多,並以發展經濟作為推行改善民生措施的基礎。回顧過去4年的工作,梁振英指民生方面的4個施政重點已取得明顯進展,尤其樓價及租金已回落。展望未來一年,他表示會關注中產聲音,也會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扶貧增力度 樓價見回落

  梁振英表示,5年前決定參選時,根據社會最關心的議題撰寫競選政綱,包括現屆特區政府特別著重的四點:房屋問題、貧窮問題、老年社會問題及環境問題。“並不是說其他問題例如教育、醫療等不重要,但這4個確實是當時社會最關心、最擔心的問題。”他說,在社會4年來的支持下,特區政府在這四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社會上對這些方面的討論比5年前少得多,“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的工作已經完成”。

  房屋方面,“我們增加土地供應,樓價回落,租金回落,我們不會因為有地產界的利益牽涉其中就裹足不前。”他指增加土地供應困難重重,但過去4年特區政府克服了這些困難,土地供應量創新高。

  社會福利方面,梁振英指出社福開支比5年前增加了55%,現在已是特區政府第二大開支,並於過去4年推出長者生活津貼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在環保方面,他說香港在降低空氣污染及改善海港水質都有明顯進步。

  未來一年施政 關注中產聲音

  他強調,要做好民生工作,就先要發展經濟,而在稅率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上個財政年度的公司利得稅收入創新高,說明企業經營狀況大致較好,使企業可開設更多職位及加薪,政府也有更多稅收。雖然外圍經濟不景,但他指香港經濟維持溫和增長,政府財政穩健,全民就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加大力度,做好民生工作。”

  展望未來一年的施政重點,梁振英說過去4年在基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未來會關注中產聲音,也會繼續發展經濟。

  他又預告過去一年的施政匯報將於本周推出,“這是現屆特區政府的新做法,交代做了什麼工作,並接受公眾監督。”

  被問到會否連任,他重申目前專注做好手上工作,在今年稍後時間再作決定。

  種植領悟人生道理

  梁振英向來熱愛種植。他在2013年接受文匯報專訪時,更與太太帶記者逛花墟,搜購種子、肥料、農具等。公務繁忙的他以種植來減壓,奈何時間越來越捉襟見肘。儘管種了四五十年,他仍謙稱技術未到家,但就領悟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思來處不易”這兩個人生道理。

  “小時候因父母有綠色盆栽,自己也感興趣,去到英國(留學)時,住的地方有花園,英國人對園藝也有研究,於是我有時候看雜誌、有時候看電視有關園藝的節目,學一些技術,回來後我住那幾個地方也有種。”梁振英笑言,自己有四五十年的經驗,但技術水平“很一般”。

  上任4年來,梁振英公務越來越繁重,種植時間也越來越少。他說現在都是半夜時間到花園,“短的大約5分鐘、10分鐘,長的就是半小時,周末的時間也不多在花園”,但每當到花園種植時,整個人就可以完全放鬆,“所以我覺得是很好的減壓方式,很多時我都會推薦給朋友。”

  那麼種植對其做特首、施政有何啟發?“一個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第二個是‘當思來處不易’。”他又體會到農民的辛勞,指農產品價格低,他們需要大量生產才可維生,也由於價格低,在城巿造成大量浪費,十分可惜。

  “迎難而上”種銀杏

  “迎難而上”是梁振英施政特色之一,但想不到他在種植時同樣如此。他說自己喜歡找一些新挑戰,找一些不是本地品種、在香港不容易生長得好的植物來種植,“例如我有一棵銀杏,是溫帶、寒帶的植物,嘗試了幾次後,終於有一棵有一米多高,看來生長得不錯。我這裡也有兩三棵葡萄,也長得不錯。”

  與UGL無秘密 協議公開查閱

  本來已放進抽屜底的“UGL事件”,最近又被人翻出來炒作。不過,梁振英處之泰然,重申有關方面都知悉他與澳洲企業UGL簽的協議,而協議原文也可公開查閱。

  梁振英指,在2011年10月,澳洲有傳媒報道他與UGL簽“秘密協議”,報道在香港引起注意、炒作,然而該傳媒在6天後自行更正,報道稱所有有關方面都是知悉協議,根本不存在“秘密協議”的問題。他又說,這是一份“non-poach”(不可挖角)、“ non-compete”(不可與舊公司競爭)的離職協議,“原文已經出來,清清楚楚,大家都可以看。”

  重視配合立會 唯須大局為重

  立法會拉布司空見慣,日前的流會更已是這個會期的第十八次,拖慢特區政府法案及撥款的審議進度。梁振英強調,特區政府重視和諧的行政立法關係,願意在各方面配合立法會,但最重要是行政和立法機關都能以大局為重,為香港社會整體利益著想。

  梁振英表示,特區政府每個人都十分重視和諧的行政立法關係,希望行政立法雙方能夠配合好工作,為香港社會服務,“最重要的是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都能本著以大局為重、以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為重的態度做事。特區政府很願意在各個方面配合立法會,但這一定要行政和立法機關同時朝這個方向努力去做才行。”

  被問到是否有必要加強行政主導,他指行政立法關係已由香港基本法定下來,不能脫離規定,“香港沒有部長制,或者由在立法會佔多數的政黨組成政府,我們的制度不是這樣一個制度。因此,如果要用外面的例子、外面的政治制度去比香港,相信不一定符合香港的需要。”

  與友敘舊 多聽少說有苦衷

  除了種植,梁振英也喜歡游泳:“我在山頂住時,我仍可以在每晚有半小時、一小時種植,冬天作為熱身運動,夏天出一身汗,之後跳到泳池游水,我們有自己的泳池,這是做特首前的生活。”不過,他當上特首後,就很難有這般閒情逸致:“搬進來(禮賓府)三四年,我終於在上個星期日(指6月26日),下決心在這裡(來個)‘下水禮’,第一次在禮賓府的泳池游水,因為確實是時間不足。”

  禮賓府泳池 四年游一次

  公眾人物的生活,很多時都不屬於自己的,何況特首?他感嘆,越來越少時間與朋友、舊同學見面,也很少機會共聚天倫,“過去未做特首之前,子女在外面讀書、工作,我有時間就飛過去探他們,現在連這方面都比較少。”

  因為“做”和“睡”幾乎是梁振英每天只做的兩件事,回到官邸也不代表可以收工,“周末、放假的時間,晚上的時間,10點、11點,都會有人來找我談一些公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所以時間真的排到密密麻麻。”

  即使有時間與朋友敘敘舊,他也要封口。他說由於職務限制,在一些問題上不能隨便表態,“我是聽的比較多,所以可能給朋友一個印象,就是好像較以前沒那麼‘放’、沒那麼健談......要請大家朋友諒解。”

  確實,特首不易做。

  面對追訪 家人有壓力願配合

  梁振英自當上特首後,其家人多次被傳媒追訪並大肆報道。梁振英坦言這對家人構成一定壓力,尤其現今科技發達,他們外出的照片很快就會在網上傳播,但他們已經習以為常,都能盡量配合。他又讚太太梁唐青儀熱心公益,加入許多環保及教育方面的組織,笑言太太的工作量超多。

  無論是太太梁唐青儀、兩名女兒齊昕和頌昕,還是兒子傳昕,都曾被傳媒大肆追訪,更登上雜誌封面。梁振英坦言,這對家人構成一定壓力,如他們在外面要注重言行、衣著,“尤其現在每個人在身上都有一個攝影機,這個就是智能電話,拍照後很快就能發給傳媒,數小時後社交媒體或者傳媒就會登出來。”

  雖然如此,他說家人現在已經習以為常,都能夠盡量配合,“反正我做特首之前,也做了十多年的行政會議召集人,也算是個公眾人物,因此他們也是公眾人物。” 

  夫人關注廚餘教育議題

  梁振英又提到太太公職特多,一部分來自特首夫人自動成為贊助人、會長等的組織,一部分是太太關心廚餘問題、中小學生教育問題,而加上一些相關組織,並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太太的公職十分十分忙。”

  來源:香港文匯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