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高考還沒有熱鬧完,中考又來了,中考加分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中考加分與高考加分的問題,如出一轍。
加分最早源於招生中的干預調整政策。核心目的有二,第一,就是調整惟分數評價人的不合理,最早都是對特長的加分,比如體育、文藝、發明創造、競賽等等;第二,就是從社會公平正義角度出發,對一些需要照顧的社會群體與階層進行干預。比如少數民族、英模子女等等。只是以前我們更多關注高考加分,沒有太多關注中考加分而已。
這一良好初衷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逐漸出現了一些偏差,一方面是加分項目泛濫,加分政策成了一個框,什麼都向裡面裝,甚至在一些地方的中考加分項目中,連招商引資也成為加分的理由與項目,加分的項目與受惠人群不斷擴大,受惠人數與比例迅速擴大。10年前,深圳甚至還對金融高管子女進行特殊加分照顧,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質疑與譴責,最後被迫取消。另外一方面,這些加分項目在資格認定上,多數不是教育部門負責,而是類似民委、科協、體育局、公安戶籍等其他行業主管部門,相關部門把關不嚴,也缺乏有效監督,在一些地區與項目上,集中出現了一些舞弊現象,尤其是少數民族與體育特長生(二級運動員)這兩個加分項上,幾乎成為一個重災區。這些加分亂象,觸及社會公平正義,引起社會的強烈批判與反彈。在各種調查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贊同取消各類加分的,往往占到9成以上。
從2010年起,教育部在調研的基礎上,採取了系列措施,大規模壓縮高考加分項目,嚴控加分資格,以及適用範圍,獲得了社會各界的稱讚。首先對加分項目進行大幅度壓縮,目前教育部認可的加分項目僅存6項,最高只能加5分。同時規定,對於地方加分項目,只對地方高校適用,外省高校不再適用。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高考加分的亂象。
近年,為有效降低學生負擔,中考考試難度不斷降低,分數的區別度越來越低,更加劇了嚴重的分分計較現象。如在北京的中考中,海淀區的中考生,如果想上人大附中,每門功課倒扣不能超過5、6分左右,清華附中與北大附中也只有1-2分的差距。這時,一個是哪怕5分的加分,都會對最後的錄取產生決定性影響,也進一步撬動著家長們的神經,讓中考加分的難題在高考加分之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雖然從全面評價學生、調整社會公平正義角度,中考加分政策還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在目前的文化環境下、誠信環境下,在很難保證加分本身的客觀與公正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大部分人的公平正義,我們有必要採取一些斷然的措施,對中考加分仿照高考加分,進行強力修正。第一,堅決取消一些不合理的加分項目,把加分項降到最低程度,尤其是那些和公平以及全面評價考生無關的項目,應全面取消;第二,提高加分項目的准入門檻,強化加分項目的監督與審查,以杜絕各種交易與舞弊;第三,對於各種舞弊行為要嚴加懲處,不僅要對舞弊部門給予嚴厲處罰包括刑罰,對舞弊考生也不能僅僅是取消加分資格,需要採取更嚴厲措施,讓他不敢去走歪門邪道,提高舞弊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