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模糊兩岸關係立場,繼續用似是而非的“維持現狀說”應付來自島內外各方壓力。 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和民進黨面臨的主要壓力,一是島內主流民意支持和平發展,二是台獨大佬要求其推進台獨,三是大陸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四是美國等還希望台海局勢和平穩定。這些要求很多方面南轅北轍。蔡英文在堅守民進黨既定立場基礎上,左顧右盼,試圖兼顧四面八方。 蔡英文的演說有進步,應該肯定,但是遠不夠到位,關鍵是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蔡基本秉承了訪美以來的一貫說法,所增加的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關係條例”等說法,在去年訪美時有提及,在5月18 日 民進黨中常會上有透露。一方面,蔡的這個改變是在外部壓力下做出的,並非甘心情願,因為此表態等於公開承認了民進黨一貫視為眼中釘的中華民國憲法,另方面,中華民國憲法等表述在演說中所安排的位置、上下文之間關係表明,這個轉變也缺乏誠意。蔡英文在演講中宣示:“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請注意,她指的是“兩岸事務”,更多是從處理兩岸具體的功能性、事務性議題出發的,而非政治性議題角度。同時,她在隨之談到的“既有政治基礎”一段,又回到“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原點。眾所周知,“憲政體制”與憲法差異巨大;再加上隨後的“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的表述、近來綠營轟轟烈烈的修改“公投法”舉動,我們很難相信蔡英文會尊重並遵守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中華民國憲法。試問,在她的心目中,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獨黨綱是什麼關係?誰是目的、誰是工具?誰是終極目標、誰是過渡階段權宜之計?既然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為什麼不明確承認“九二共識”?無論用什麼方式模糊、掩飾,不說出“九二共識”核心意涵這個態度,就說明了其政治立場與“九二共識”有距離。
三是暗推“軟性台獨”,迎合併引導島內目前傾向綠化的社會氛圍,進而用台獨的理念、民粹的手段凝聚島內民心。 蔡英文當局會以不喊台獨的方式推進台獨,或者縱容台獨在社會上“自然發酵”,即“只做不說”。蔡英文的演說開宗明義,贊頌“民主自由”帶來的第三次政黨輪替,如阿扁 2000 年就職演說如出一轍。而且,蔡的演說通篇架構與阿扁的幾乎一致,原因何在 ? 是主導者的政治立場所決定的思維方式使然,正如基督教徒演說要先贊頌主、穆斯林演說要先贊頌安拉一樣。蔡就職典禮的演說表述、各種口號、現場硬件、禮儀安排、宴會歌曲,處處體現著民進黨的傳統思維;觀禮台前的行動劇,就是一場台獨史觀串燒表演;把台獨標誌性人物鄭楠榕搬上舞台,其含義再明確不過了。一些儀式設計者思維之極端,以致還鬧了不少笑話。
在蔡英文的整篇演講中,分離主義基因不難找到。如宣示改革僵化的教育制度,內涵教科書進一步修改;提出從世界到大陸的經濟合作與對外關係模式,力推“新南向政策”、“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轉型正義”內涵不清,“總統府真相委員會”的終極目的不但針對國民黨,也針對兩岸歷史連接;發誓促成台灣內部和解,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問題是在什麼理念上形成藍綠共識、“外”指的誰?等等。據張亞中教授統計, 蔡此次演講中13 次提到“這個國家”、41次“台灣”,只有5 次提及中華民國。張教授認為,這些數據的比較,可以反映出蔡對國家認同的看法。 再看蔡身邊做的“執政”團隊,人們很難 相信,一貫主張台獨的教育部長、文化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等人,會執行與台獨保持距離、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安全政策。“軟性台獨”重在“只做不說”、“打著紅旗反紅旗”,從台灣地區新領導人就職儀式的安排,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