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百達。(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1日電(記者 黃筱筠)對於蔡英文520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面對當前複雜東亞區域緊張情勢,除各方應保持冷靜克制外,就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部分,蔡英文在520演說中提到,“我們也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這確實傳達出相當重要的戰略姿態與政治訊息,而非採取對岸某些人士所擔心的一面倒向某方的策略,這應有助相關疑慮的澄清。他也認為,當前雙方可就東海與南海等相關議題展開對話,增進理解,避免誤判。
他提到,蔡英文在其520就職演說中,清楚表明希望能夠維持兩岸現有的對話與溝通機制。其中,必然包括陸委會與國台辦,以及海基會與海協會,“甚至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也採取正面的看待”,這不僅是重大的改變,也是理性自信的展現。兩岸唯有增進對話與溝通,才能有助於增進相互理解,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乃至戰略誤判的出現,這是完全符合兩岸雙方的共同利益與需要,絕非任何一方的施捨或恩惠。
詢及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相較過去的發言,是否更靠近“九二共識”,張百達說,相對於蔡英文之前以民進黨主席兼總統參選人身份,乃至1月16日勝選後準總統身份,這次的520談話,則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就職後,首度以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身份發表兩岸關係正式談話,政治意涵有所不同。
至於有關“九二共識”的相關爭論,他表示,對於台灣有關方面將所謂的“九二共識”詮釋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甚至宣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北京當局從來沒有接受過。這不論從當時海協會秘書長張金城、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過去國台辦發言,乃至今年選後1月21日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在北京的相關談話中,均有據可考。
因此,他認為,不論是“九二共識”或“九二諒解”,政治上回歸到當年的“歷史事實”本身,而不拘泥或陷入名詞的使用或詮釋的爭論,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思考路徑。否則,若要深究下去,光是到底有沒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恐怕就爭吵不完。蔡英文在這次大選期間以及520正式談話中,已多次表明她不僅沒有否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也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包括當時雙方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精神,所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並視其為兩岸交流累積成果的一部分,也希望兩岸雙方能夠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相關“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這才是各方應該把握的重點。
而親民黨對於就職演說的回應,認為蔡英文站穩中華民國憲法,說明對過去兩岸協議的尊重,形同沒有用“九二共識”四個字承認了“九二共識”,張百達認為,他尊重與理解親民黨方面的相關解讀,也對其不將個人或政黨利益置於兩岸全局之上,以兩岸和平與人民福祉為念的政治格局與高度,表達敬意。但如前所說蔡英文沒有否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與雙方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精神,所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以及20多年來兩岸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這些都是強調的“既有政治基礎”的關鍵元素之一。
另外,他提到,除了回歸“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九二事實)”,蔡英文不僅依據憲法宣誓就職,其520的兩岸談話,除既有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論述外,更進一步談到“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事務”,像目前正在審議中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一旦通過,也將成為日後規範台灣方面處理兩岸事務的依據。
他認為,這不僅是回應了大陸外交部長王毅2月25日在美國的談話,某種程度也聯繫了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任內所提到的“現行規定說”;除非大陸方面改變立場,或認為台灣方面的“現行規定”不存在其所關切的“核心意涵”,否則,雙方應可從中取得某種的相互諒解以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互動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