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少藥”“缺醫”:透視風口上的大國中醫藥
http://www.CRNTT.tw   2016-05-13 14:40:14
 
  中醫藥“二苦”:難以標準化

  什麼樣的藥材才算好,有時候很難說清楚。由於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其治病機理一般難以確定。與中醫針灸相比,中藥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規範化和標準化的體系。

  遼寧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康廷國指出,由於中醫藥講究整體觀念和配伍,其有效化學成分隨產地、產期、炮製手法不同而不同,因此很難十分明確哪種成分起到了治病效果。

  徐偉表示,福建的一個本地地道藥材建澤瀉,被中藥界譽為“澤瀉中的上品”,備受業內人士推崇。國家近年開始做中藥標準化項目,但究竟什麼品種、在怎樣的地域和水田裡種植、種植期多長才可以稱為“建澤瀉”,這些都比較難確定。

  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說,傳統醫學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也要加強科研創新,開展標準化研究。“很多中藥能治病,說明裡面肯定有很有用的成分,我們就要想辦法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消除其副作用。”

  專家表示,通過現代醫學的研究對中醫藥學進行完善,提高工藝,做好質量控制,確保有效性和一致性,更好地理解、發展和提高傳統中醫的治療方法,這是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醫藥“三苦”:“不姓中”

  除了中藥材的質量和標準化問題,中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西醫化”和一些亂象等,同樣值得關注。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馬烈光說,目前一些基層醫院的“治未病”科室是“拼凑”出來的,加上診治理念不清晰,“治未病”領域可謂魚龍混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老中醫告訴記者,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各種打著中醫旗號的江湖騙子,他們號稱“包治百病”,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招搖撞騙。近年來,從張悟本到馬悅凌再到李一,一個個養生大師的神話從誕生到破滅,讓人驚詫不已,值得深思。

  在西醫強勢發展的衝擊下,中醫行業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不自信和“西醫化”的傾向。專家表示,在一些地方,“中西醫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變成用西醫審視中醫、管理中醫、改造中醫。在一些中西醫結合醫院甚至中醫院,往往更願意採用西醫的方式,冷落中醫。

  對此,有專家表示,醫院冷落中醫“事出有因”。“骨折了用中醫傳統的小夾板才幾千元,如果採用西醫手術的方式,上鋼板、打鋼釘,動輒數萬元,你說醫院願意動手術還是上小夾板?”北京某三甲中醫院院長反問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中醫院“不姓中”現象比較常見。“如果一家中醫院70%的治療手段屬於西醫,它其實已經不能稱之為中醫院了。”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說,但目前這種現象比較普遍,這是中醫行業整體不夠自信的表現,也將導致中醫生存和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現在劉清泉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將醫院打造成具有中醫特色的醫院。“這並不代表我們將走向封閉。”劉清泉說,比如CT和核磁等設備,西醫院用,中醫醫院同樣可以用。只不過,中醫會通過症候歸納得出自己的診斷。

  “並不是用了現代科技就不是中醫了。”劉清泉說,對中醫管理者來講,要關注的是如何融入。中西醫各有所長,兩者要融合借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