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與黃興——香港、湖南專家學術交流會 |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記者 黃博寧)為紀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黃興逝世100周年,“孫中山與黃興——香港、湖南專家學術交流會”昨日舉行,邀請黃興長孫黃偉民以及湖南和香港兩地的歷史學者,紀念黃興——這位對辛亥革命貢獻良多,卻甘當配角的重要歷史人物。交流會上,與會嘉賓充分肯定黃興作為辛亥革命二號人物的功績,對其功成身退,不戀權位,與孫中山意見雖有不一致,卻多次力挺孫領袖地位的風範表示讚賞。
黃興,1874年生,字克強,湖南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國開國元勳,辛亥革命時期以黃克強聞名當時,時人將其與孫中山合稱“孫黃”,1916年病逝於上海。1917年,以民國元老尊國葬於湖南長沙嶽麓山,著有《黃興集》、《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等。
黃自榮:國人猶自說孫黃
湖南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黃自榮肯定了黃興在中國近代革命中的地位。1902年,黃興赴日本留學,適逢日俄戰爭爆發,黃興和許多同時代的學生一樣,投筆從戎,開始救國。1903年回國後,黃興成立了國內第一個革命團體華興會,而一般課本多強調孫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的興中會,“這是在萬里之外的”,黃自榮說。
1905年,孫黃二人在日本相識,一拍即合,同年8月組成同盟會,黃興擔任庶務,成為僅次於孫中山的革命領袖。1907年開始,黃興組織發動了十多次反清武裝起義。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興擔任陸軍總長,后因袁世凱篡權,退居上海。
黃自榮特別指出,黃興在維護孫中山地位上的作用,尤其是1907、1909年兩次倒孫風潮中,同盟會推舉黃興為總理,他卻以防止太平天國悲劇再次發生而謝絕,在回函中表示,“革命為黨眾生死問題,而非個人名位問題,孫總理德高望重,諸君如求革命得以成功,乞勿誤會而傾心擁護。”
“孫氏理想,黃氏實行。”經黃自榮考證,這是毛澤東1920年在大公報上的表述。他認為,黃興先生為中國近代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卻不貪功,不戀權,得到了國共諸公的高度肯定,如章炳麟先生“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的評價。
1960年代,台灣政論家任卓宣也撰文評價,“在精神領袖方面,革命黨人沒人可與孫中山比,在實際領導方面,革命黨人也沒有可與黃興比的。這是辛亥革命的雙絕,允為開國二元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