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海上自衛隊大型護衛艦——直升機航母“伊勢”號參加印尼海軍在巴東海域舉行的觀艦儀式,這也是該艦首次穿越南海。此後,該艦將參加日美等國開展的聯合搜救演習,並隨後訪問菲律賓蘇比克灣,參與東盟成員海上武裝力量的訓練。分析家們認為,這也是蘇比克灣正式重新向美軍開放前,日本軍艦為美軍打前站的試探之旅。日媒稱,日本政府還打算安排參與非洲反海盜的反潛巡邏機在今年5月經停馬來西亞。可見,日本戰艦與軍機的環南海停靠,已切實充當“太平洋協管”,幫助美國聯合其他南海爭端4國編織遏制中國的“南海朋友圈”。
日本以維護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之名,執意擴大和深化對南海爭端的介入,成為繼美國之後最為積極的域外勢力,毫無顧忌地為已經僵冷的中日關係困境平添新障礙,置中日關係於全新危險格局:中日關係已在歷史分歧、東海爭端外出現本不該存在的南海議題;中日圍繞海權的摩擦鋒面由過去的東海方向擴展為東海與南海兩個方向;中日戰略空間博弈由過去的單向和局部轉向多向和亞太全域。這一態勢必然引起中國輿論對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戰略企圖的高度質疑和反感,進而為雙邊關係的走勢增加新的變數。
顯而易見,日本採取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策略,既想改變釣魚島控制權的拉鋸局面,更想合縱連橫,借力打力,依托美國和南海爭端相關國家集體打壓中國的維權行動,迫使中國放棄長期堅持和踐行的主權聲索,提升日本的亞太影響力並以亞太領導者自居。日本的圖謀與行動,有可能導致南海爭端從“六國七方”、中美博弈向中日迎面相撞的新階段演化。
當前大國關係調整的確不利於中國在東南方向單打獨鬥,特別是俄羅斯與美歐借助中東合作階段性緩和關係後,中國來自美歐日的突然叠加。但是,中國並非無牌可打,亦不必因焦慮而失去方寸。針對日本不斷加碼的對華攻勢,中國完全可以放緩在南海的行動節奏,與爭端國家維持現狀,回避與美國海上爭鋒,集中力量在東海和釣魚島方向對日用力,迫使資源有限的日本由攻轉守,收縮戰線重點看守,進而依次擺脫由日本雙向發力而造成的不利局面。
亞太目前形成的海權爭端態勢,對中國而言既是維權導致的必然結果,也是多方力量構築的戰略陷阱,中國務必保持高度清醒和克制,避免多頭出擊和兩線受力,堅持以我為主,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定能斬斷亂麻,跳出困局。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马晓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