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隨著新媒體等變革,公共政策的影響因素正在變化。在下一個100年,布魯金斯學會的影響力是否會面臨挑戰?
李成:下一個100年的挑戰,首先是如何維持布魯金斯學會對獨立性的重視和保持在美國高層決策中的影響力之間的平衡。
其次,在媒體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時代,傳播觀點和塑造影響力的手段都在改變中,我們該如何適應?
出書和寫報告是布魯金斯學會的長項,但在閱讀越發“短平快”的時代,我們是繼續出書和報告,還是改變風格適應新媒體,這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
第三,目前世界格局處在劇烈的變化中,未來越來越難以預測,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選擇未來10年的研究課題?
第四,頂尖研究人員的聘用費用越來越昂貴,在美國經濟並不特別景氣的時候,怎樣才能聘請到最好、最有前瞻性的人才?
中國正迎來“智庫的春天”
《瞭望東方周刊》:在你看來,中國智庫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李成:如果追根溯源,智庫在中國可能比在西方出現得更早。中國古代的“師爺”,就是智庫的一種形式。2000多年前,孔子在曲阜講學,與弟子論道,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為當時的王朝進行治國理念的研究和咨詢。
但現代概念的智庫目前最有影響力的,仍然在西方。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所作的2015年“全球最有影響力智庫”排名中,前10位美國占了6個,英國有3個,亞洲還沒有一家進入前10。中國的智庫,目前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
但中國最高領導層近年來對智庫發展特別重視,把智庫建設上升到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高度,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智庫——包括美國在內——獲得如此之高的重視程度。因此,中國智庫正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可以說是“智庫的春天”。
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中國智庫目前還比較弱。這有語言方面的原因,很多使用中文研究的智庫,在目前英文主導的國際學術圈,很難產生較大影響力。
我覺得,中國智庫如果想要提高影響力,首先要深入研究西方——特別是美國——是怎麼來運作智庫的,其學術聲譽是如何獲得的。
智庫發展會有個較長的過程,但我對中國智庫的未來基本持樂觀態度,未來5至10年應該就可以看到比較大的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