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軍(光明日報理論部主任、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主任)
光明日報順應時代潮流、呼應學界訴求,不但在智庫報道方面走在前列,在理念上也不斷深化,逐步確立了智庫化傳播的辦報思路。
我們認為,媒體的智庫化傳播至少有三條路徑。首先,把智庫輔助決策、資政啟民的價值取向作為基本理念貫穿全局工作,追求有調研、有分析、有深度的報道,培養有思想、有研判能力的智庫型隊伍。其次,做好智庫成果的宣傳報道,當好智庫與政府、智庫與社會之間的信息橋梁與溝通紐帶,幫助智庫成果充分轉化、釋放能量。再次,發揮渠道優勢,團結專家學者,建立自身的智庫機構、策劃組織選題,提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光明日報正在沿著這樣的路徑不斷探索,一方面,我們著力加強智庫傳播功能,2014年12月,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熱潮初起之時,光明日報推出《智庫》版,創刊一年多來,《智庫》版已經推出近70期,刊發一大批智庫成果、研究文章、重要活動追蹤報道。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出台、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啟動、全國兩會精神解讀、“十三五”規劃闡釋等重要節點,《智庫》版組織的報道都獲得各界好評,撰寫的智庫建設典型案例系列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另一方面,陸續建立有光明特色的智庫機構。2015年5月,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邀請和組織專家團隊研究中外智庫建設情況,發布中國智庫研究成果,開展相關社會活動。今年1月,中心組織撰寫的《2015中國智庫年度發展報告》發布,對一年來全國智庫建設情況進行了梳理總結,得到中央領導同志高度肯定,在智庫界產生較大影響。目前,更加細化的報告正在《智庫》版陸續刊登,計畫近期出版,為中國智庫建設提供參考。
燕爽(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建設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重點在於牢牢把握中央對智庫的核心要求。首先是要正確認識智庫的重要地位。在中央文件和總書記講話中,都把智庫作為提高幹部專業素質、專業思維、專業能力的一部分,作為防風險、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的一部分。要充分認識這一定位。其次是要冷靜認識智庫發展實際。當前,智庫發展迅速,但是基礎還不扎實。新建智庫如雨後春笋般湧現,但是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不具備智庫研究能力的所謂“智庫”和真正的智庫同時存在,魚目混珠。還有一些地區,不管實際需求如何,盲目成立智庫。再次是要充分認識中國智庫的國情和特色,不能照搬西方的智庫評價標準。中國的決策過程中,有許多機構在發揮智庫的功能,例如政策研究室、學術研究機構、媒體內參等等。這些都應該納入智庫體系中去評價。在智庫發展方面,我國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功之處,否則中國不會在重大決策中保持正確的方向,不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不會有國家的進步和民族的發展。因此,我們主張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智庫評價體系和機制,把我國智庫建設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
當然,我們也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革和進一步發展。要在智庫建設的供給側、需求側兩側發力。不僅要對智庫本身提出要求,也應該對需求方進行改革。在對智庫評價中,要明確智庫是為全社會服務的,不僅僅是為黨政部門服務,也可以為行業服務、為老百姓服務;智庫的工作不僅僅是提供決策建言,也需要影響社會輿論、改善社會風氣、改變民眾的思維方式。評價智庫要有更廣闊的視野,同時也要注意對智庫的勞動表示足夠的尊重,與智庫進行良性溝通,這樣才能夠鼓勵智庫的積極性、提升智庫的研究成果質量。
黃仁偉(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學所所長)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包括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協商民主、選舉民主,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研究取向也應在這三方面有所體現。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新”主要體現在:敢於針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如房價、股市等社會經濟實踐中的“重大疑難雜症”進行前瞻研究、複審研究、糾錯研究,這是智庫的主要功能,也是智庫和行政部門的主要區別。行政部門是把定下來的事情做好,而智庫則要善於在定下來的事中發現問題。智庫的發展還有助於改變我們的幹部體制,一個幹部有沒有發現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有沒有戰略思維,必須在智庫裡檢驗一下,經得起檢驗才能委以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