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3月31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就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問:3月31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發布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1個月內,已有兩家國際評級公司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主權信用評級一直在穩步上升,標普從“BBB”提高到“AA-”,穆迪從“Baa1”提高到“Aa3”,目前均為其評級體系的第四高等級。即使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歷最困難的時期,我國主權信用評級也在上 升,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具備巨大的潛力和韌性。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和穩定力量。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面臨極其複雜的形勢,我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主動承擔國際社會責任、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一份力量的切實舉措。即使在全球經濟整體復甦疲 弱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依然實現了較高的增速。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據有關數據顯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
同時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韌性很強、回旋餘地非常廣闊。“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了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等重大舉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中國經濟隨著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相關政策 措施的逐步落實,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這將為主權信用評級的長期穩定提供堅實的保證。
此次穆迪、標普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評級公司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實體經濟債務、國有企業改革、金融市場風險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 成就和結構性改革取得的進展,評級公司還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