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轉型是世界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轉型,面臨的挑戰、陣痛前所未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面臨著結構性矛盾,財政金融風險也進一步凸顯。
儘管面臨嚴峻挑戰和諸多困難,但從整體走勢和未來發展上看,中國經濟前景光明,這種底氣來自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也來自中國在世界經濟中“一枝獨秀”的實力。2015年,在全球貿易蕭條的情況下,中國仍以世界1/8的經濟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25%的貢獻。
用辯證思維看形勢,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曾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要從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角度來看待。
政府工作報告把2016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5%—7%,設定這一預期目標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
“不能拿中國過去30多年的高增長率來和當前的經濟增速作對比,而要將中國放在全球的經濟環境中來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說,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較高。他表示,相信在各項改革的推進下,未來5到10年,中國經濟將會比肩歐美等發達國家。
未來發展怎麼幹?
培育動力:形成發展“雙引擎”
“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面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化產能與穩定就業怎樣統籌,去庫存與房價波動怎樣平衡,去杠杆與金融活力怎樣並行,降成本向實體經濟怎樣輸血,補短板對民生改善怎樣發力,落到具體行動上,這些迫切需要新理念引領新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