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3月23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局副局長吳湞在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分論壇上遭遇了一場“慘烈”的圍堵。
涉及公共衛生安全、累計涉案金額達5.7億元的“山東濟南非法經營疫苗案”持續發酵,使得吳湞成為這場論壇的焦點。據估算,5年間有200萬支非法疫苗流入二十多個省市。
針對此案,吳湞回應稱,我國疫苗流通過程還是比較規範,尤其是一類疫苗,但是在流通過程中確實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要通過這次案件分析出問題到底是出在制度、規範還是監管各方面,該補就補,要舉一反三、不能再犯類似錯誤。
對於媒體和業內人士、專家都提出過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局推行的藥品電子監管碼不能被歸口衛計委管理的疾控中心讀取、因而不能在流通中有效監管的質疑,吳湞沒有回應。
目前,涉案疫苗的去向仍舊不明。對於接種疫苗的善後問題,吳湞表示,要徹查涉案疫苗的上游來源和下游去向,查到底以後要做一些(損害)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採取補救措施。“我們一定會將相關信息公開的。”吳湞表示。
而這些涉案疫苗是否安全,吳湞表示,該案偵查一年以來,可以確定的是產品基本確認都是合格的,涉案疫苗的核心問題是在運輸和儲藏過程中脫離了冷鏈,這會造成疫苗效力減低,也就是達不到預防疾病的效果,這本身就是有害的。
對於公眾關注的、這些疫苗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吳湞表示這是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回答,“不是官員拍腦袋可以回答的。”吳湞建議,公眾和媒體可以參考WHO對於疫苗的安全評價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