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認為,這反映中國旨在推動兩國間深化戰略信任、消除戰略誤判,為3月底即將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做鋪墊。
去年,習近平有四十多天在國外出訪。今年,中國領導人還會安排密集出訪及開展更多主場外交。1月份習近平首訪中東,國際政壇將其看做觀察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個出發點。
習近平中東之行及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發揮的積極作用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中國正在建設性地參與國際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
專家分析,習近平及其執政團隊借鑒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結合當今世界發展趨勢,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義利相兼,義重於利”,這將成為中國處理國際事務、參與國際制度建設的準則。
全球經濟榮損一體、難民危機牽涉歐亞非大陸、恐怖主義全球滲透、寨卡病毒肆虐,這都從反面說明習近平在多個外交場合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前瞻性思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必須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但中國並不主張共同的命運要推行“一刀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
習近平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引用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話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在倫敦金融城引用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話說: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習近平在埃及《金字塔報》署名文章解釋說:“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萬能靈藥,也沒有普世皆准的發展模式。”
習近平在不同的外交場合指出,不同社會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發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價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們要堅持開放包容,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他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科斯有句名言:“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兩會雖不是一個“國際論壇”,但值得世界期待,因為它有望為解決世界問題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