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目不暇接的“城市病”,給人的切膚之痛就是,這麼打造的GDP,誰說不是巨大的浪費呢?面對那些生米已成熟米飯的所謂“規劃”,我們真是欲哭無淚,恨得咬牙切齒。
在2月29日召開的河南省委城市工作會議上,河南省委書記和省長問診“城市病”,病根在規劃。規劃不科學,規劃執行不嚴,導致當前城市建設中出現了交通擁堵、馬路拉鏈、建築短命、千城一面等各種城市病。
在河南,一些城市的規劃仍存在重規模擴張、輕集約發展的問題。比如,一些中小城市熱衷於建設高樓大廈,不僅破壞了城市特色,而且增加了消防成本和物業運行成本;一些城市在舊城和城中村改造中一味強調就地平衡,進行高強度、高容積率開發,不但沒有改善人居環境,而且產生新的“城市病”。
我曾在省城生活多年,就耳目所及,除了深受交通擁堵、馬路拉鏈之苦,還看到了舊城和城中村改造就地平衡之弊,一些城中村由於早已沒有了集體土地這塊自留地,就不得不高強度、高容積率開發,透光透氣的房屋變得奇貨可居。看著這些少光缺氣的建築,讓人不得不望而卻步。另外,因為省政府東遷,老行政區冒出了數百棟高樓,遺憾的是,沒見一所新建學校,真不知道未來這些小區的孩子如何順利入學?僅此一點,談何“科學”二字?
“城市病”也是“規劃病”,“規劃病”又是什麼呢?河南省委書記倒是沒有避諱,他說:“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規劃理念陳舊落後,規劃指導思想有偏差,規劃方法長官意志、主觀隨意、脫離實際,也有各類規劃之間相互掣肘、互不銜接的體制問題。”規劃中的長官意志、主觀隨意、脫離實際最遭人詬病,在今後一段時期,這種“毛病”也最為難改,最該十分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