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民進黨執政,也改變不了兩岸經濟合則兩利的市場力量。 |
中評社╱題: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策走向與對策 作者:吳鵬(南京),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16年1月16日台灣領導人選舉塵埃落定,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高票當選。民進黨的重新上台,不僅表明台灣多數人對國民黨執政過程與結果的不滿和對馬英九總統一系列政策的否定,而且意味著今後一段時期內兩岸關係將遇到明顯的困難與挑戰。在新形勢下有必要對民進黨未來走向進行深入研究並予以應對。
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策走向
任何政黨在奪取執政權後所實際執行的政策無不是在其執政理念與現實條件共同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與實施的。從民進黨競選理念一貫言行和其執政的曆史觀察,蔡英文上台後的大陸政策將不外乎兩條道路:
一是“維持現狀”的道路,這很可能是蔡英文上台初期所選擇的道路。
客觀地看,蔡英文並非激進的台獨基本教義派,但受黨內勢力裹挾,其必須代表和維護本黨最大利益。在大選前的電視辯論會上,蔡英文對於“九二共識”的表態,從以前的堅決否認轉為承認有此曆史事實,但不承認是“兩岸共識”①。雖然,其在當選後舉辦的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將會建立具有一致性、可持續性的兩岸關係”②,但這又一次表明了其對“九二共識”的回避,是企圖以一種“既不承認亦不全盤否定”的姿態,在民進黨基本教義派堅持的台獨理念與大陸堅決反對台獨的政策之間尋找平衡,其核心是既不推進發展與大陸關係,又不宣佈台灣獨立,將馬英九總統奉行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模糊概念發揮到極致。這條“維持現狀”道路對於民進黨執政伊始難度較小,便於操作和取得實際成效,也是民進黨上台初期階段最有可能采取的道路。而目前島內情勢也為蔡英文提供了條件:
其一,依據1999年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是中華民國,蔡英文可以不再公開宣稱“獨立”,徑自承襲現有的政治實體,這樣並不與其黨內基本教義派觀點相抵觸。
其次,按島內民調顯示,高達六成台灣民衆最關心的是經濟發展③,以目前兩岸的經濟往來和台灣對大陸的依存度,蔡英文無法以其所標榜的“新南向”取代“西進”,回避大陸這個具有13億消費人口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摒棄兩岸同文同種的優勢資源,自外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發展經濟。
其三,大陸在軍事上已具有壓倒性實力,台灣不可能武裝抗衡。如果民進黨上台即開始台獨活動,超出大陸的底線,後果將是其難以承受的。
二是再度開啓台獨的道路,這將是民進黨政權企穩之後極有可能轉向的道路。
民進黨上台初期由於將直面島內選民對其競選承諾的檢視與創新氣象的需要,可能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淡化台獨訴求,推動經濟發展,緩和族群矛盾,優化政黨形象,提高民生水平為優先考量。但在站穩腳跟之後,極有可能逐步彰顯台獨面貌於各項政策之中,借用手中資源加緊推行“去中國化”和“漸進式台獨”活動,並試圖以憲改方式謀求“台灣法理獨立”,致使兩岸累積的互信互動氛圍被破壞,兩岸達成的互利互惠成果被踐踏,兩岸關係受到嚴重沖擊甚至重大挫折。促其如此原因為:
第一,民進黨是台灣島內明確以實現台獨為宗旨的政黨,蔡英文本人即是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的主要起草者④。民進黨不僅在其黨綱中明確提出了台灣獨立,不接受“一個中國”,而且自建黨以來其支持者均帶有強烈的台獨色彩。即使在2008、2012年兩次大選失敗之後,民進黨仍未對其“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中的台獨理念作出任何修改。在其執政之後,更無改弦更張的必要和理由。
第二,雖然在本次選戰中,蔡英文為得到中間選民和美國的支持,對其台獨理念三緘其口,但對“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仍表現出明顯的回避與曲解。她提出的上台後兩岸政策是“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 的承諾⑤,實際是對其推行“緩獨”政策留下伏筆和空間。
第三,從李登輝阿扁等台獨分子執政的曆史可以看出,他們均是在就任前期虛與委蛇應對兩岸關係,在確信自身政權穩固之後即開始公開祭出台獨大旗。如台獨理念根深蒂固的阿扁,為了嬴得2000年大選,不惜提出“新中間路線”,從策略面重新定義台獨黨綱,強調上台後不會立即更改國號,台灣現狀的改變必須由人民決定等,以化解中間選民對民進黨急獨的疑慮。甚至在其取得政權後的就職演說中還公開保證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即“四不一沒有”的承諾。而在其確信已站穩腳跟並取得連任後,即猖狂走向“急獨”道路,從憲政改造到台灣正名,再到終止“國統綱領”,直至所謂“入聯公投”,以謀求“法理台獨”的實際舉動挑釁大陸,將兩岸關係推向懸崖。
第四,雖然民進黨這次大選取得執政權,但其執政能力未必因大選獲勝而獲得實際長進。從現行國際政治環境和全球經濟狀況看,民進黨執政面臨著比國民黨執政時期更為嚴重的挑戰,蔡英文要兌現選戰中振興經濟的承諾難度很大,特別是她企圖在減少對大陸經濟依賴的前提下,達到其競選中羅列的經濟目標更是“說易行難”。一旦其掌權後的政績欠佳、民意指摘加劇,為了鞏固權位和化解危局,民進黨勢必將大陸作為轉移視線和推卸責任的抓手,以推進台灣“實質性獨立”作為解圍脫困的妙招。由此,不難預見,蔡英文堅定地推進台獨的本質不會變,以“民意”為借口與大陸抗衡的打算不會變;用切香腸方式柔性推進台獨的手法不會變。
民進黨推進台獨策略
民進黨在政權鞏固之後,極可能采取“漸進”和“隱形”手段,逐步將台獨理念向現實擴展。
(一)進一步去中國化。民進黨上台後,將可能從容易收到效果且大陸難以直接反制的“去中國化”入手,在思想與文化上先行割裂台灣與大陸的聯系,曲解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曆史事實,大力彰顯“台灣主體性”,以此來否定和篡改兩岸同根同源的曆史。在經濟領域也將盡可能壓縮大陸經濟的影響,降低台灣經濟對大陸依存度,不允許具比較優勢的高科技產業台商到大陸投資,禁止石化上遊產業到大陸設廠,更嚴格禁止先進技術轉移大陸,並對大陸產品進口增加限制力度等⑥。從目前看,台灣對大陸產品的開放比率遠低於其他相關國家或地區,民進黨上台後這一比率將可能更低。
(二)嚴格管控兩岸協議的簽訂。為降低人們對其執政後涉及兩岸問題的疑慮,蔡英文不止一次宣稱“維持兩岸現狀”,但卻拒不明確是“哪些現狀”。在“太陽花”運動期間,其授意學生代表執意敦促制定“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監督條例”,並攻擊兩岸簽署的協議是“黑箱操作”⑦,已預示民進黨將以“加強監督”為阻撓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抓手。不僅對今後兩岸達成新的合作協議制造障礙,而且可能以貫徹“監督條例”為借口對已簽署和實施的兩岸合作協議進行重新審查,增大兩岸交流合作的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