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光明網:證監會人事更迭,能否帶動制度除弊
http://www.CRNTT.tw   2016-02-21 13:40:08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在經歷了多次“傳出—被辟謠”的輪回後,證監會主席換人傳言這次成了真:就在昨日,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命函發布,劉士餘接替肖鋼成為中國證監會新一任黨委書記、主席。肖鋼也以離任方式,為其1070天的掌舵證監會履歷畫上了句號。

  證監會高層的人事更迭,在國內外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海量解讀。對很多人來說,在猴年開市首周的周末,迎來這樣的消息,既很突然,又並不突兀。事實上,在中國股市經歷了空前波動,其“引力波”至今未消的背景下,肖鋼很難避免跟他在2016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中坦承的“監管有漏洞”,在輿論視野中被打包解讀。也正因如此,這場人事更迭也被賦予了諸多內涵,其中包括很多股民在遭遇慘重損失後的“代償訴求”。

  為不成熟的股市形態埋單的股民們,當然有澆塊壘的權利,但平心而論,將A股遭遇的暴漲暴跌之禍全都歸咎於個人行為,只能是種情緒化表達,它無法涵蓋中國股市仍存在某些制度性缺陷的現實背景,也錯置了制度與個人的欲求關係。應看到,自2013年3月擔綱中國證監會一把手以來,肖鋼燃起了“幾把火”,如加強了證監稽查執法,借助大數據捕“鼠”,重拳整治“老鼠倉”,還有推出新三板擴容,發布退市新政、推出滬港通等新政;而旨在破除發審制度頑疾的註冊制改革,也在去年6月向市場公布了具體安排後,循序正式啟動。

  但在結果導向的輿情評判規則下,這些深化股市改革舉措難以抹掉A股劇烈震蕩暴露的諸多問題。更何況,在“加杠杆、去杠杆”中波動的政策不確定性,也是造成A股市場震蕩的重要因由。某種程度上,政策定力的匱乏,反映的也正是股市深化改革過程中的關係未理順,甚至失序。

  而今,劉士餘接任證監會主席後,要將股市導向眾所期待的“牛市有餘”,就必須在制度除弊上下更多功夫,將中國資本市場中現有的那些“非健康基因”盡力剔除。而這種除弊的基本面向,就是讓市場回歸市場,讓監管和調控從不該插手的地方抽身,夯實、完善以投資者利益保護為基底的基礎性制度建設,進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原則在股市中得以切實體現,而非動輒以行政調控之手人為製造“牛市”,在前端扭曲市場本位價值。

  這其中,就包括攻堅“註冊制”。以新股發行價格、發行上市節奏等均交由市場決定為主要內容的註冊制改革,是影響中國資本市場走向的大動作,其施行必然有助於打破股票發行審核制的沉屙,讓股市向著“市場化”靠近。肖鋼在任期間,曾力推三年,將註冊制改革推到了A股市場的大門口。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對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要求也從之前的“推進”升級為“實施”。但就在《證券法》修訂因股災推延,其實施就差人大立法授權這臨門一腳之際,他離任了。在此語境中,如何繼續推進註冊制,特別是現階段,怎麼在改革過程中平衡好改革力度和市場可承受程度,是落在新任主席頭上的重擔。

  還有,就是激活投資者參與市場化監管的主動權,而非讓他們的話語缺席。儘管說,目前我國已有多個旨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制度,如漲跌停板制度、T+0制度及已暫停的熔斷機制等,但長期以來,對股市違規違法行為的打擊,仍處在單兵作戰、單向主導的狀態。所以雖然去年一年,證監會開出的罰款金額超過了以往20多年總和,可仍難抵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嚴重受損。基於此,推動集體訴訟制度和舉證倒置法則,已是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