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分析人士烏薩馬·達努拉說,自西方國家開展空中打擊行動,尤其是俄羅斯去年9月實施空襲以來,“伊斯蘭國”面臨的形勢開始變得嚴峻。它試圖通過製造報復性的恐怖襲擊向外部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它仍有能力對世界進行破壞。
達努拉認為,“伊斯蘭國”在戰場上不斷遭遇挫敗,這可能會促使它放棄“建國”理念,不再固守特定地區,轉而採取恐怖組織傳統的活動模式,在世界各地製造恐怖襲擊事件。
“衝擊波”之三:教派爭鬥激化
敘利亞危機還加劇了中東什葉派國家和遜尼派國家之間的矛盾,使整個地區陷入危險境地。
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倒台後,伊拉克形成了一個什葉派掌權的政府,使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真主黨在地緣上連成一片,從北面對海灣國家形成了半弧形的包圍圈,令遜尼派掌權的海灣各國感受到很大威脅。於是,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聯合遜尼派掌權的土耳其積極支持敘利亞的遜尼派武裝推翻巴沙爾政府,以圖建立一個遜尼派政權。而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則全力支持敘利亞政府。這兩大陣營間的角力,不僅令敘利亞難見和平曙光,還波及也門,令這個國家也陷入戰亂。
沙特軍方近日表示,如果美國領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同意在敘利亞展開地面行動,沙特也準備向敘派出地面部隊。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地回應稱,沙特完全是虛張聲勢,即使它真的出兵,也注定失敗。
分析人士認為,敘利亞危機如進一步升級,沙特和伊朗有可能在敘發生直接碰撞,甚至釀成大規模地區性衝突。
敘利亞危機一方面使原本缺乏互信的中東遜尼派和什葉派國家更加敵對,而這種敵對態勢反過來又加劇了敘利亞、伊拉克、也門等國內部的教派矛盾。
卡塔爾資深媒體評論員奈比爾認為,敘利亞危機使教派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加。
“衝擊波”之四:大國博弈加劇
在勢同水火的教派衝突背後,還有更多外部力量捲入敘利亞危機。
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在敘利亞問題上清楚顯現並不斷激化,同時雙方又為避免攤牌而盡力維持著“鬥而不破”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