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通常教科書理論不能解釋、在其他國家也難以觀察到的現象,是中國特色,而要解釋這四個現象必須研究中國的投資結構。
經濟“新的二元結構”可以解釋中國經濟中一些特殊現象
為了把中國投資結構的特殊之處講得更清楚,可以把整個經濟分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政策扶持部門,另一個是市場部門。這可以叫做中國經濟“新的二元結構”。政策扶持部門的範圍要比國有企業更大,因為如果政府要投資更多的公路,修公路的企業並不一定全部是國有企業,一旦政府投資大量的錢修公路,修公路的企業即使是民營企業也獲利了,所以這裡講的政策扶持部門是範圍更廣的部門。而有很多政策扶持部門的企業不僅存在該垮台沒垮台的軟預算約束問題,相反在大家都不盈利的時候,它可能還在盈利,這就超出了軟預算約束的範疇。
這與前面說的四個現象有什麼關係?第一個現象,實際利率在上升,因為政策扶持部門所占的資源越來越多,包括資本,而市場部門能獲得的資源就少了,政策扶持部門擠壓了市場部門,使得市場部門的成本增加,也就是說,資本的成本增加了,因為大量資本用在了政策扶持部門,所以市場部門的實際利率就上升了。勞動力也是如此,當政策扶持部門擴張很快的時候,需要雇用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市場部門就要為勞動力付出更高的成本,這就解釋了第二個現象,經濟下行的時候還會有比較高的勞動力成本增速。第三,當政策扶持部門越來越大的時候,對市場部門的擠壓越來越嚴重,所以勞動力成本上升,工資成本上升,而政策扶持部門的效率和市場部門相比又較低,資本回報也較低,當資本回報較低的部門在經濟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時,總體回報率就會下降,這解釋了第三個現象。第四,為什麼勞動力成本上升這麼快的時候會出現通縮,這跟軟預算約束有很大的關係。儘管勞動力成本上升,但是有一些企業的成本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很小,因為這些企業是軟預算約束的,即使虧損了還會繼續生產,當這些部門有過剩產能的時候,就會造成通縮。對這類企業扶持的力度越大,通縮的情況可能就會越嚴重。所以,政策扶持部門和市場部門這樣一個結構變化,政策扶持部門越來越大這樣一個現象,可以解釋中國經濟中一些非常特殊的特征。
走出靠擴大投資來維持經濟增速的怪圈,首先要容忍增長率短期下降
付出的資本成本高而得到的回報低,必然造成另外兩個問題:一是企業面臨的風險加大,企業的盈利下降;二是企業的債務上升。因為企業的收入不足以還債,所以有一些企業借新債還舊債,債務不斷擴大,同時,實際利率還比較高,造成了進一步的債務上漲壓力。不僅僅是投資回報率下降,衡量整體經濟效率的重要指數全要素生產率的下降也和投資結構有關。對中國30多個省份、從1978年到現在的全要素生產的數據加以分析就會發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和投資結構有明顯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