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怎麼看待台灣再度“變天”
http://www.CRNTT.tw   2016-02-23 00:13:15
無論台灣是否變天,也改變不了“被統一”的宿命。
  中評社╱題:怎麼看待台灣再度“變天” 作者:章念馳(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對民進黨再度上台,我們不應“糾結”,也不要認為是我們對台政策的“失敗”,更不要認為是兩岸關係的“末日”。這可以說是台灣政、經、文、史發展的一種“必然”。一個生命的死亡,預示另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一個時代的結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啓。未來並不一定是悲觀的。

  •未來不排除兩岸會形成新的共識,這種共識甚至會優於“九二共識”。如果蔡英文找不到,不等于蔡英文之後的人不會找到。找到兩岸屬於“同屬一中”的政治聯接點,是進入兩岸新時期的必須,這是大勢所趨,識這樣時務的新人,必然會出現。

  •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不斷的崛起,主導了“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使台灣從當年雄冠亞洲的“四小龍”之首,到今天還不及大陸一個省的實力,統獨力量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確實帶來了“被統一”的新命題。

  •我們說“共商統一”,“共同締造”一個更美好的“新中國”,毋寧是追求雙贏“共生”。正如習近平說的“生命共同體”,“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實行心靈的契合”。因此我們可不可以用“和解共生  中國統一”來代替單純的“和平統一”。

  台灣2016年1月16日的“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大勝300餘萬票,國民黨丟掉了總統大位,立法院也遭受重創,失去過半優勢;民進黨重奪總統寶位,成了第一大黨,控制了立法院過半優勢,開始了全面執政。面對台灣再度“變天”,我們應當怎麼看?今後兩岸關係會向何處走?我的看法如下。

  這次“變天”意味台灣社會
  轉型的全面完成

  台灣社會,在經曆了“兩蔣”時代“威權統治”後,開始進入了“轉型時代”,這個“轉型”是以“民主化”與“本土化”為訴求的社會轉型,這是推動台灣社會變化與發展的“內因”。至於大陸因素與兩岸關係,充其量只是影響台灣“轉型”的“外因”。所以觀察台灣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我們應從它的“內因”發展與變化去觀察。

  台灣完成的第一次轉型,是在十六年前,即2000年,以阿扁為代表的民進黨第一次獲得執政權為標志。這時“民主化”與“本土化”取得了很大成功,民進黨由“街頭黨”走向了體制內“合法競選”的政黨,由推翻“外來政權”——中華民國,變為接受中華民國的變化。但這十六年,台灣走向進一步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民進黨一方面在體制內“合法鬥爭”,一方面縱容“公民運動”,讓“太陽花學運”等“公運”去扮演“極獨”角色,自己適度靠向“中間”,成功地獲得了半數以上的支持。台灣的“本土意識”已上升為“台灣主體意識”,形成了以“去中國化”的“新國家意識”,連中國國民黨也將慢慢蛻變成“台灣國民黨”了。

  因此,一個與中國大陸有著“九二共識”政治連接點的國民黨“政府”已敗下了陣來,一個有可能與中國共產黨“共議統一”的中國國民黨也失去政權,這宣告了台灣以“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訴求的“政治轉型”基本完成。這可以說是台灣政治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既給了台灣人民有“選擇自己制度與生活方式”的權力,對這樣的變化與發展,恐怕也應“概括承受”。否則,我們就應實行“一國一制”。

  對此我們不應“糾結”,也不要認為是我們對台政策的“失敗”,更不要認為是兩岸關係的“末日”。這可以說是台灣政、經、文、史發展的一種“必然”。一個生命的死亡,預示另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一個時代的結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啓。未來並不一定是悲觀的。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