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每一個流動的人有尊嚴地回到故鄉
http://www.CRNTT.tw   2016-01-25 11:24:18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昨天,2016年春運正式啟動,至3月3日春運結束共40天。相關部門會商預測,春運期間將發送旅客29.1億人次。與此同時,那些關於春運的新聞亦接踵前來。

  就是這樣,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一年一度的大遷徙再度開始了。宏大的春運敘事,再次成為每一個人具體的現實體驗,也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意見表達。有人在感嘆為什麼高鐵上吃不到方便面;有人稱,於某些城市中,買票仍然是一件需要拼體力和智慧的活動。直面乘客感嘆,交通管理部門亦有自己的態度,他們有表態,稱將重點治理鐵路餐飲和黃牛問題;他們有新政策的發布,稱允許非盈利網上拼車回家。當然,還有一群人,他們已經準備自乘摩托車回家。

  長江日報刊文指出,如何來看待這些亂雲飛渡般的春運消息?應當承認,儘管春運期間人口遷徙的總次數沒有減少,但整體的春運情況確實在得以改善。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捷的出行方式被選擇,政策也在這個時候展示出特別的溫情與寬容,火車站裡那種需要徹夜排隊購票的經歷,一樣很難被重演。對於多數人來說,曾經附加於春運之上的悲情色彩,正在得以被消除。然而,依舊很難說,春運就足以成為每一個人有尊嚴的歸途。因為尊嚴意味著權利,權利意味著無所障礙。

  這是一個轉型期大國的遷徙模樣,卻也是亟待深化的春運改革命題:時至今日,應該說,春運中那種原始的供需矛盾已得以很大解決,動輒“買不到票”的感嘆聲,已越來越少地聽見,如此進步當被看到。然而,如何來讓所有人都能無障礙地買到票,不用太擁擠地回家?如果我們承認,春運終究是屬於“每一個人”的,那麼就理當不回避如此改革命題。這需要鐵路管理舉措日益“市場化”,更需要站在乘客的角度,出台更多人性化與親民化的制度安排。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