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吉林落馬貪官藍軍 |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扁鵲見蔡桓公》中,蔡桓公有病而不自知,結果從“疾在腠理”、“病在肌膚”,一直到“病在腸胃”、“病在骨髓”,終不可治。
諱疾忌醫,必然病入膏肓。這裡面“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的道理,可謂振聾發聵。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原主任委員(鬆原市委原書記)藍軍小病不治,從開始的不講規矩,發展到後來的“隨波逐流”,從逐漸地沉淪其中,到最後的執迷不悟。這四次“病變”,讓他破紀破法,斷送一生功業,埋葬一家幸福。
1 “疾在腠理”——自負獨斷,不講規矩
藍軍的懺悔:……在成績面前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驕傲自負更加膨脹,人也變得更加主觀、更自以為是。願意聽表揚話、奉承話,聽不進批評話、反對話,民主作風更加缺乏,接受監督約束的意識更加薄弱。
一個人什麼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
藍軍就是如此。作為吉林省曾經最年輕的縣(區)委書記之一、最年輕的廳級領導幹部之一,他在主政鬆原,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打開了自己的墮落之門。
2003年,藍軍從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調任鬆原市長。對鬆原的發展,他傾注了大量心血。他一位曾經的同事告訴記者,只要不出差,藍軍每天早晨5點多,必帶人去一線晨檢,發現問題現場解決,無論刮風下雨,8年不曾中斷。
在藍軍任期內,鬆原發生重大變化,GDP從吉林省倒數第3名躍升至前三甲,還被評為“中國最佳休閑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然而,伴隨鬆原變化的還有藍軍自己。他從初到鬆原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變得驕傲自負,獨斷專行。尤其是2006年擔任鬆原市委書記之後,他虛榮心膨脹,更是自我陶醉到了極點。2009年9月,他在上海浦東幹部學院學習期間,代表學員到復旦大學演講,自詡道:“鬆原人民已經把藍軍當成了符號”“最遺憾的是我到鬆原去晚了”。
他好大喜功,喜歡鮮花和掌聲,喜歡警車開道、前呼後擁,只願意聽表揚話、奉承話,根本聽不進不同的聲音,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已成為常態。
他當過演員,喜歡唱歌,對別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忠告不屑一顧,不僅頻繁出入鬆原各家高檔歌廳,到外地出差期間,也是走到哪裡“歌聲飄到哪裡”。他的“雅好”,成了別有用心者的絕好機會,一次他進京開會,竟然有人“陪唱”到了北京!
“覺得自己付出最多,貢獻最大,似乎鬆原8年發生的變化,都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藍軍“落馬”後反思,“直至接受組織調查時,仍是虛驕心態,沉湎在所謂的成績中不能自拔,認為自己是功大於過。最終結果只能是跌跤、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