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紀委機關報:常小兵重用忠誠者 反之穿小鞋
http://www.CRNTT.tw   2015-12-30 10:09:11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近日,中國電信董事長常小兵落馬,引發人們對央企領導人員腐敗的高度關注。每當副部級及以上的高級領導幹部落馬,總會引發整個社會從各個側面的反思,有的關注央企的監管問題,有的反思權力約束的問題。在常小兵帶出的問題中,有一點很值得關注:常小兵在中國聯通期間,很看重下屬對他的忠誠度。對其忠誠之人,就提拔重用,對其不忠誠之人,就給穿“小鞋”,即使再有能力,他也棄之不用。

  熟悉黨史的人都知道,強調黨員幹部的忠誠,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在革命年代的腥風血雨中堅守“永不叛黨”,在改革開放的意氣風發中堅持“永遠跟黨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艱難複雜的環境中保持團結統一、堅強有力,關鍵就是用對黨的忠誠把黨員幹部凝聚成不可動搖的共同體。正所謂,“德者,才之帥也”。這是強調對黨忠誠。但常小兵奉行的卻是對個人忠誠,對象不同,而忠誠已大異其趣矣。

  對黨忠誠,是源於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理想,是黨員對黨的莊嚴承諾與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集中體現;對個人忠誠,是源自對個人權威的盲目服從。對黨忠誠,來源於“雖九死而不悔”的優良傳承,是黨員隊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對個人忠誠,是來自攫取私利的私心。對黨忠誠,才能做到不唯上、不唯權,在關鍵時刻能夠捍衛原則、堅守底線;對個人忠誠,只知一味苟合取容、迎合上級,在任何時候都把私利凌駕於公益之上。對黨忠誠,才能擔得起“忠”這個字在道德上的崇高含義;對個人忠誠,則無非是盜用“忠”的名義,來維護私相授受的肮臟關係。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像常小兵這樣強調“對個人忠誠”的領導幹部不在少數。他們往往帶著“我即組織”的狂妄自大,把自己等同於黨組織,把自己的權威等同於黨組織的權威,把對黨忠誠異化為對個人忠誠,把純潔的黨性異化為對手中權力的無條件服從。如此,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受到極大破壞,黨內的同志關係演變成暗通款曲的人身依附關係。他們構建屬於自己的派系和山頭,使圈子內的人只知有門戶不知有組織,只知有領導不知有黨性,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公益。這樣的人在幹部選拔中不問黨性修養與能力水平,只看“是不是自己人”,只關注“是不是對自己忠誠”;而一旦有人落馬,則能牽出整個人身依附的網絡。常小兵落馬之前,中國聯通內部不少曾經的“得力幹將”已被繩之以法,這不就是發生在眼前的教訓嗎?

  古人雲,“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一個組織要保持朝氣、活力與凝聚力,忠誠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打著忠誠的幌子搞人身依附,則是以忠誠的名義消費忠誠。在中國歷史上,門閥興起被視為西晉衰落的根本原因,而門閥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家族在施恩與報恩中形成了依附網絡,形成了分裂的政治勢力。歷史教訓在前,正需要後人從中汲取教訓、吸收營養。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在使用幹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歷史中從來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前者是正派的路線,後者是不正派的路線。事實上,心中有黨、對黨忠誠,才能走出“任人唯賢”的路線,才能避免“對黨忠誠”被異化為對個人忠誠。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