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外交官雜誌) |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記者 高映竹編譯報道)繼蔡英文指控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王如玄炒樓以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近日連日來批判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炒地皮,“競選戰場”圍繞“房產炒作”一時間甚囂塵上。外媒《外交官》刊文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台北樓價過高。該文作者還指出,畸形房價源於炒作與囤房,眼看惡性循環成投機泡沫,他認為兩黨政治精英們應明白,財產問題和房地產泡沫問題才是選民真正關心的問題,理應及早列入議事日程。
全文編譯如下。
參照居民人均收入,台北的房價位居世界前列。“麵包和黃油”問題時時縈繞在台灣人民心中,他們已經習慣了與大陸保持相對穩定關係的狀態。
密切關注台海局勢的人,最近可能略感失望,因為近在眼前的2016台灣領導人大選和立法院選舉似乎已成定局。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維持兩岸現狀”問題上一直模棱兩可。“現狀”一詞本身就含糊,“九二共識”也是,且蔡英文在其訪美期間一字未提。
民進黨蔡英文牢牢緊握“民生問題”控制住了“競選戰場”的話語權。台灣,在經歷連續兩屆國民黨政府執政後,蔡英文這一舉措可謂顯見成效,從其在民調中搖搖領先便可得到印證。
“住房問題”成為蔡英文政綱的首要考慮因素,順理成章。她在她的演講中提到(出版於台灣智庫),“家是我們居住的地方,不是金融投資的工具,安居樂居不是夢。”短短一句話卻抓人眼球,因為居住在台北都會區的家庭中有90%沒有能力購買屬於自己的公寓。
蔡英文與民進黨乘勢猛追,指控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王如玄炒樓。王不認指控並稱是代其家人名義收購的七處房產。作為反擊,王提起訴訟控告民進黨立委段宜康,“競選戰爭”一時間甚囂塵上。
隨後事態擴大,國民黨開始翻舊賬,追溯到1988年,指控蔡英文炒地皮。據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說,當時蔡英文33歲,在國家政治大學任副教授剛滿三年,購下的地皮,卻在同年8月被台北市政府劃入重建區並頒佈公告禁止建築和房地產銷售。邱還補充說,九年後賣出,土地的價值增加了13倍,蔡英文獲利定達1.8億新台幣以上($550萬美元)。
作為反擊,民進黨提起訴訟指控國民黨,並呼籲其主席朱立倫,即總統候選人,要在這一問題上擺正立場,並要求他對其黨內散佈的“不實指控”作出道歉。然而,此時劇情反轉。應對民進黨訴訟,國民黨又另起一項訴訟,把指控瞄準民進黨發言人黃帝穎。
這場跌宕起伏的“泡沫劇”其實對選舉結果來說影響並不大,“被指控炒作或投機”卻儼然變成了一塊新的“競選戰場”。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這裡(台北)有著世界上最高的樓價,至少可以占的上收入的幾成。根據“台灣內政部(MOI)”去年公佈的信息,買一套公寓需要花費一個台灣人15年積蓄下的工資(並不计算其他任何費用)。
這比香港(14.9年)還要多,隨後排到新北市(12年)。香港情況也許可以解釋成香港特區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土地限制,但是,面積和比利時差不多大小的台灣,房價如此大幅上升,原因只能歸咎於炒作、投機、富人囤積房產,還有政府的“無為”。老話說,“有土斯有財”翻譯過來就是“有土地的人才會有資金”,於是情況變得更糟。
據台灣內政部估計,2014年台北空置住房數達65000戶,占當地住房戶數的7%。整個台灣地區的空置戶數總量接近85萬,超過住房總戶數的10%。經濟條件較好的市民擁有一套以上的房產並不是什麼稀罕事。還有一些極端情況,一戶富裕的台灣家庭坐擁數套房產。樓價已經連續多年持續上漲,市場幾乎不鼓勵現金投資,如此惡性循環,膨脹成為投機泡沫。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自2011年起,政府開始向買進兩年內出售和一年內出售的房產分別徵收10%和15%的所謂“奢侈品稅”,但該政策卻非一個長期策略,可以用來解決財產囤積問題,因為最富裕的人既能“買得起房”,也能“守得起房”,守過兩年以上就能避免額外稅收。
因此,2015年6月又出台了新的措施和法規,新修訂法將於2016年開始正式生效,房地產市場“聞風”已然“震動”。新的房地產稅制將取代原來的奢侈品稅制,徵稅如下:45%(如果一年內賣出),35%(1-2年之內),20%(2-10年之內),15%(10年後),持房產六年以上的產權人可獲免減。
很顯然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相互指控皆是出於政治動機。隨著競選活動演進,所有指控都將會“真相大白”。但是,無論它是否能給各方競選陣營帶來好處,政治精英們都應明白,財產問題和房地產泡沫問題才是選民真正關心的問題,並須將之列入議事日程。
至於自己到時是不是在“那個位子”上,另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