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深情的握手:評“習馬會”
http://www.CRNTT.tw   2016-01-01 00:19:43
深情的握手
  中評社╱題:深情的握手:評“習馬會” 作者:章念馳(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握手與會面,不約而同地都表達了要以振興中華與完成民族復興為己任,再也不是“我要光復你”,“你要統一我”,真正實現了兩岸的和解。

  •使“九二共識”更為兩岸接受,不管台灣政黨怎麼輪替,兩岸的政治基礎不變。誰要破壞這個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發生逆轉,就是民族罪人。

  •兩岸相互融合步伐大大加快,讓台獨感到恐懼,讓希望“維持現狀”民眾感到不安,一種“拒統反中”意識有所抬頭。所以台灣目前的社會基礎,是不是會順利接受“習馬會”的巨大成功,從而轉化為選舉的票房價值,還有待我們耐心地去做更深入的工作。

  •成功的握手與會面後面,還有大量細緻的工作要做,關鍵在後續行動,如陸客中轉、互設辦事處、貨貿協議、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等問題上,我們能不能持更開放的態度,抓住“習馬會”契機,真正跟上習近平的對台思維,把一項項工作做得更好,創造更大奇跡與輝煌。

  兩岸終於走到了一起

  “2015年11月7日”這個日子,註定要被歷史記住,被兩岸民眾永遠記住。兩岸分離了六十六年,兩岸的領導人終於走到了一起,舉行了“習馬會”,深情的握手,溫情的會晤,跨越了重重障礙,沒有糾纏歷史糾紛,沒有政治說教,雙方終於走到了一起,一笑泯恩仇,讓兩岸終於走向了和解。這個歷史時刻,這兩個領導人的智慧與勇氣,受到了世界性的鼓掌,這意義是非凡的,不管給予怎麼高的評價,都不為過。

  習馬會的六大意義

  我從兩岸開放探親的1987年的第二年,開始參與兩岸關係,已經二十七年了。其間經歷了兩岸種種跌宕起伏,然而終於盼到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握手與會面,不約而同地都表達了要以振興中華與完成民族復興為己任,再也不是“我要光復你”,“你要統一我”,真正實現了兩岸的和解,其意義是深遠的。我認為習馬會至少有六大意義:

  第一、兩岸領導人都站到了兩岸關係的歷史制高點,以民族利益,人民福祉為皈依,站到了歷史的人文的思想的道德的輿論的高度,來規劃兩岸的未來。以振興中華與民族復興為己任,強調了兩岸關係就是“一家親”的關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走出了兩岸的內戰對抗與“統獨”紛爭,超越了兩岸的政治分歧,走向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解。

  第二、兩岸領導人以親情的呼喚,展開了對話,都從大處著眼,不糾纏歷史瓜葛,消弭了兩岸的紛爭,強調了中國人的事情中國人會有中國的智慧來加以化解,強化與鞏固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關係,使一個中國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鞏固了兩岸政治基礎,強化了兩岸的政治連接點,就是“九二共識”。使“九二共識”更為兩岸接受,不管台灣政黨怎麼輪替,兩岸的政治基礎不變。誰要破壞這個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發生逆轉,就是民族罪人。

  第四、選擇了一個很好的時間點,使兩岸關係峰迴路轉。兩岸領導人進行了會面,拿捏到位,影響深遠,怎麼評價都不為過。既給台灣執政黨添分,又給台灣在野黨留下了足夠空間,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奪回了我們在兩岸關係上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第五、借此機會展示了反對台獨的決心,劃出了兩岸關係不可逾越的底線,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六、一場典型的“雙贏”。習近平的治國政策越加成熟,在成功訪美訪英訪越之後,在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又成功處理了台灣問題,構築了更大戰略框架,贏得最大聲譽。馬英九總統雖快要下台,卻又漂亮地寫下了這一筆,也是贏得了最後聲譽。這是一場典型的“雙贏”。

  牢記歷史經驗  做好後續工作

  我們在欣喜之餘,也要看到兩岸關係發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我們應清醒看到台灣的社會基礎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台灣不斷經歷“本土化與民主化”的變裂,造就了台灣“主體意識”高漲,台獨勢力利用台灣的“民粹”,推動一邊一國,利用“公民運動”衝擊兩岸關係底線。尤其這七年來,兩岸關係處於六十年來最好歷史時期,兩岸相互融合步伐大大加快,讓台獨感到恐懼,讓希望“維持現狀”民眾感到不安,一種“拒統反中”意識有所抬頭。所以台灣目前的社會基礎,是不是會順利接受“習馬會”的巨大成功,從而轉化為選舉的票房價值,還有待我們耐心地去做更深入的工作。

  我們更不能低估民進黨和台獨勢力的反彈。如今的民進黨已傲慢至極,他們認為他們已穩操2016年“大選”勝券,沒有必要“馬規蔡隨”,他們還以為有很大本錢來反制中國,他們還妄想拼命一搏。

  我們也不要低估國際反華勢力的反彈,他們不會樂見兩岸成功地走到一起,他們不會就這樣為我們祝福。

  我們也應記住歷史的教訓,當年南北朝鮮領導人也成功地走到一起,讓人以為南北朝鮮統一會很快實現,結果卻是相反。可見成功的握手與會面後面,還有大量細緻的工作要做,關鍵在後續行動,如陸客中轉、互設辦事處、貨貿協議、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等問題上,我們能不能持更開放的態度,抓住“習馬會”契機,真正跟上習近平的對台思維,把一項項工作做得更好,創造更大奇跡與輝煌。

  “家祭毋忘告乃翁”

  六十六年來的驚人一握,成功地結束了過去,成功地開創了未來,讓一切炎黃的子孫感到驚喜。著名的兩岸問題專家蘇格教授來電,說,此時此刻,他最思念的是汪道涵會長,正是這麼多前輩的努力造就了今天。他最後對我說:“家祭毋忘告乃翁”。

  我深有同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2月號,總第216期)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