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盟領導人的設想中,一個“後2015東盟”將在政治凝聚力、經濟一體化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出色的效果。在“後2015願景”中,10年後的東盟在內部的軟硬基礎設施上,都將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在外部將更加廣泛地參與到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實現更深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依存。更重要的是,“後2015”的東盟將不再局限於全球價值鏈的下游,而是要成為全球價值鏈競爭的有力參與者,尤其是利用東盟服務業等部門產值和外來投資高速雙增長的優勢,著重發展這些產業,並以此為龍頭,提升東盟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追求高附加值的生產和出口。
對中國等合作夥伴來說,東盟的“後2015願景”也將帶來巨大的合作機遇。比如,“後2015願景”中包括大力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和技術等內容,這將為中國深化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投資合作提供難得的機會。
當然,東盟“後2015願景”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最常被人們提到的挑戰,是成員國間經濟發展水平多樣性較強,窮富差距懸殊,共同體藍圖和願景中的實行統一對外關稅和經濟政策等規劃,難以在短期內真正落實。但另一方面,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多樣性也將給東盟一體化進程帶來機遇。比如,從東盟內部市場角度看,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讓供需雙方的層次都更為豐富、需求和產品更為多元,既有專注於高附加值產品和產業鏈頂端的企業,又有擅長發揮後發優勢和致力於夯實基礎產業的國家,市場活力必將因市場主體的多元化而有所增強。同時,從東盟與外部市場的關係來看,經濟發展水平的多樣性有助於形成多層次對外經濟關係和全方位區域經濟架構,東盟與經濟夥伴擴大和深化合作的基礎更為寬泛、渠道更為多樣,有助於東盟國家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整體提高。
也正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的多樣性,東盟成員國在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樣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上產生了重大分歧。東盟成員國中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越南四國已經加入TPP,泰國、菲律賓和印尼三國表達了加入的積極意願,而老撾、柬埔寨和緬甸三國由於發展水平距離TPP的要求遠,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參與,也無法參與。這種分歧,可能會導致成員國間的發展差距不斷拉大,這與東盟實現成員國共同發展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而且,這會導致東盟成員國在一些議題上的意見差異,可能打亂“後2015議程”的安排,影響“後2015願景”的實現,甚至引發東盟成員國間的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