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在《黨員須研究革命主義》中講道:“民生,即民享也。天下既為人人所共有,則天下之權利,自當為天下人民所共享。中華民國建立後,他主張團結全國人民,“建設一世界上最富強最快樂之國家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中山先生民享的思想作為他三民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影響巨大,或者說,兩岸堅持“一個中國框架”的政黨和民眾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他的影響。中山先生的思想提出之時,並沒有實現民享的條件。經過新中國改變就面貌並經過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的巨大發展,大陸具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具備了實現民享的中國夢的條件。台灣,經過兩蔣尤其是蔣經國先生時期勵精圖治的發展,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是,由於台灣民粹主義盛行,往往不能把握住機遇期,往往不能在全球格局下思考問題,不能立足整個中華民族利益考慮問題,如此,大陸提出“兩岸共享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和理論思維,以求拉動兩岸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
三、路徑: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逐層遞進
從“解放”被擱置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國家統一思想進入歷史舞台,並用之解決了港澳問題。但是,“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具體內容卻論述甚少。當世界進入大數據時代之後,陽謀和說理占據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國家統一理論也不例外。在“兩岸共享中國夢”中提出“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民族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層層遞進,無疑是與時俱進的系統論述,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指路明燈。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來就是海峽兩岸妥協的產物,也是太平洋兩岸妥協的產物,因為它可以承載幾方的戰略目標。對大陸來講,和平發展是為了消除政治對立,恢復國內既有政治秩序,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的前奏;對台灣方面尤其是“獨派”來講,和平發展是為了建立中國和台灣的國際新秩序,和平發展是台獨或“獨台”的前奏;對太平洋對岸來講,和平發展可以使得兩岸保持有利於實現美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動態平衡,美國可以在動態中引導之並為美國的整體戰略目標服務。因此,各方都在默默地為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做必要的努力。今年,台灣出現了街頭抗爭,香港出現了反對“一國兩制”的動作,大陸內部也有了對台政策的雜音,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明確大陸的對台戰略目標,以穩定情勢,以正本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