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廣東為例,廣東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廣東城鎮落戶”;湖北方面,提出“努力實現5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內蒙古則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400萬左右農牧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與此同時,各省市紛紛提出積分落戶政策。
此外,《建議》還指出,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對此,徐紹史表示,今後仍將加快“三掛鈎”機制,以調動城市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積極性。“三掛鈎”就是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城鎮建設用新增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掛鈎、中央基建投資安排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
轉型 房地產主導增長模式待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將一改過去以房地產發展為主導的思想。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日前在2015金融領袖高峰論壇上便指出,未來我們需要放棄或者拋棄速度情結回歸到經濟的基本面。
“長遠來看,中國的確需要去房地產化,房地產要從支柱位置上逐步退下來。”原住建部部長仇保興在近日由清華大學舉辦的公開研討會上說,當前中國的人均房產約在33至35平方米之間,接近法國和日本水平,房地產投資比例逐步下調很正常,持續大幅增長肯定會出大問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必須減少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增加服務業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以預期,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之後,旅遊業、醫療衛生、傳媒出版等服務業的生產和消費都會有大幅提高。
“過去粗放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指出,過去城鎮化發展模式,是由地方政府與企業家雙重推動,導致部分地區房地產過熱,出現嚴重的結構性過剩。
李鐵表示,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包括部分二線城市,都出現房地產過熱現象。2014年以來,由於過去集中發展,這些城市房地產庫存嚴重積壓。與此同時,因為存量房的積壓,有的城市甚至一畝土地也未能賣出,這也使嚴重依賴土地的地方政府財政大幅收縮,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上述現象均表明,在傳統的城鎮化發展模式下,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增長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