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反腐贏得民心,也使主管反腐的中紀委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很多人養成了從中紀委及其官員的言行中尋找反腐規律、走向和信號的習慣,總覺得紀委的言行肯定不一般,肯定隱含著某種可以總結的規律。
王岐山書記到哪裡調研、不到哪裡調研,肯定有深意;哪些省有老虎落馬,哪些省沒有,肯定有某種規律;很多老虎落馬都集中在周五,這個時間點背後肯定有深意——前段時間國慶黃金周最後一天深夜宣布福建某虎落馬,背後可能也有一定的規律。為什麼選擇“黃金周最後一天的深夜”這個時間點宣布落馬呢?當時有不少媒體和專家分析和闡釋這個時間點所傳遞的“信息”。
輿論總在嘗試尋找中紀委的打虎規律,可中紀委似乎就是不讓人逮著什麼規律,媒體總結出的規律很快就失靈了。“周五規律”現在已經失效,“盛會不打虎”被證明無效,出其不意的“深夜打虎”更讓人覺得根本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不僅是時間上,反腐的其他方面也是,從級別、身份、露面、背景、履歷猜測落馬概率,媒體和專家過去總結出的那些所謂規律也都不斷被打破。
有一種思維誤區,我稱其為“規律強迫症”,就是認為萬事萬物背後必有某種可循可總結的規律——尤其是重要的事,越是重要的事情,背後也必有某種規律。中紀委這麼重要的部門,反腐敗這麼重要的事,辦誰不辦誰、什麼時候公布、公布到什麼程度,背後必有規律。這種“規律強迫症”下形成一種故弄玄虛的過度闡釋,把平常的事情弄得很複雜,把正常的事情弄得讓人不可捉摸,把依法反腐敗臆想成了過去勾心鬥角、玩弄權謀的宮廷政治鬥爭。
周五公布是想透露什麼深意,兩會結束後立刻公布是想透露什麼信號,黃金周假日最後一天深夜公布是想傳遞什麼信息——這些都是胡扯,如果時間點根本沒什麼規律,什麼時間都可能公布,那可能在時間上真的是沒有什麼規律了。如果非要說規律,反腐戰績的公布要遵循的是案件調查的規律,而不是刻意選擇什麼時間點。所以,應該關注案件本身,關注貪腐帶來的教訓,而不必對時間點做太多牽強附會的過度闡釋。
到底應該從反腐敗中總結什麼規律呢?我覺得應該是盯著落馬的貪官,而不是盯著中紀委;應該盯著被調查的對象,而不是盯著調查的人,企圖從調查中尋找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