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祖國漫長的海岸線上,布設有百多個海洋環境監測站。這些海洋站是海洋系統最基層的單位,如同神經末梢般實時把海洋的動態信息傳送、匯總。數十年如一日,這些看似平凡的站點卻記述著一段段不平凡的歲月。
南沙群島,位於中國海疆的最南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僅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之要衝,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南沙海洋站位於祖國南沙群島的永暑礁上,自建成以來,便擔負著海洋環境觀測監測和為國守邊的重任。
捍衛國家主權,澆築歷史豐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相當長時期內,並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南海周邊地區也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南沙群島的主權提出過任何異議。同時,在一系列國際會議和國際實踐中,世界各國也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
1987年3月7日至4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第14次會議在法國首都巴黎召開,其主旨議題是討論通過“全球海平面聯測計畫”。該計畫首次明確了200個海洋聯合觀測站的站址、編號和主權列屬國,提出了聯網觀測的一系列業務標準、法律規範和權利義務。在會議討論和正式通過“全球海平面聯測計畫”相關法規文件時,與會沿海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代表對列屬中國的5個海洋觀測站,包括標號為74站的南沙群島海洋觀測站和76站的西沙群島海洋觀測站均一致贊同,未表示任何異議,這也再次有力地證明國際社會對我國南沙主權的認可。由此,也正式拉開了我國南沙海洋站艱苦卓著的建設序幕。
1987年5月15日至6月6日,國家海洋局派出一個44人的勘察工作組,搭乘“向陽紅五號”海洋科學調查船赴南沙群島海域進行海洋站選點勘察。經過23天高溫酷暑的海上作業,工作組順利完成了對永暑礁、華陽礁、六門礁等島礁的地形、地質、水文、氣象、化學、生物等調查,最後選定永暑礁作為建站的地點。
永暑礁建站的艱巨任務主要落在南海艦隊某工程部隊官兵身上。他們從湛江南下,一路戰風鬥浪,克服永暑礁海域風大浪高、礁石林立的艱難險阻,全力投入建站工作。南海艦隊某水上工程船大隊613船等工程建設兵力,剛剛到達永暑礁錨地就趕上連續20多天的大風浪,好不容易才下駁作業。然而,面對經過千百年海水衝擊、邊緣堅硬光滑的珊瑚岩礁盤,挖掘機卻無從下口。對此,工程建設官兵們頂著八級大風和數米高的巨浪,一次次挺進永暑礁,在上海救撈局等地方施工部門和人員的密切配合下,冒著50攝氏度高溫和時常來襲的強對流天氣,經過400多名軍地建設者180多個日日夜夜奮戰,終於在1988年8月2日,用忠誠與意志在南沙永暑礁上築起一座捍衛祖國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的歷史豐碑——南沙海洋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