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儲殷:大國威信從何而來?
http://www.CRNTT.tw   2015-09-14 11:03:27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儲殷(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在“一帶一路”的推進過程當中,中國政府以填補空白而非挑戰現存秩序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周邊新秩序。

  隨著勝利日閱兵的舉行,中國的大國地位再次得到了世界的承認與尊重。這場盛大的閱兵,一方面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國力、軍力與意志力,另一方面也再次重申了中國作為二戰後世界性大國的道義基礎。近年來,中國在國力上的快速增長已經取得了世界的公認,如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樹立我們在世界上的威信,這是一個重要的新挑戰。

  力量是建立秩序的條件之一,威信則通常是秩序建立的最後結果,而力量能否順利轉化為威信,則取決於崛起大國與既有秩序之間微妙的博弈。

  三類大國

  就今天人類世界的現實而言,所謂大國大致可分3個類型。

  其一為全球性的大國,某種意義上,它雖然身處於民族國家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之中,卻仍然保持著普適性的帝國特征。曾經的英國、蘇聯與今天的美國,就屬於這樣的大國。要作為全球秩序的領導者,不僅要有經濟、武力的優勢,也要能夠為世界提供秩序與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危機的時刻,展現霸權的信譽。最典型的莫過於英國為維護地區均勢,而對俄羅斯發起的克裡米亞戰爭,蘇聯為保證東歐陣營的完整,而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以及美國為了維護中東秩序而對伊拉克吞並科威特的武裝幹涉。

  全球性的帝國通常難以接受失敗,因為任何一次失敗都可能成為其他挑戰者希望效仿的先例,在很多時候失敗會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出現,直至帝國的解體。然而問題在於,即便是全球性的帝國,其力量也是有限的,在很多時候,它必須仔細權衡是否要為所有的挑戰都賭上自己的信譽。如果它不理智地選擇了不計後果的賭博,那麼很多時候它就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掉進泥沼,從而迅速地削弱自己的霸權信譽。比如蘇聯在阿富汗的冒險,又或者美國給敘利亞劃的“紅線”。而當一個全球性的霸權國家由於力量衰退而無力獨自維護自己的霸權信譽時,它很可能會轉型成為依靠某種秩序而存續的大國,它不再是秩序的決定者,而是成了秩序的共存者,通過與秩序之中的其他大國的均勢存在,來獲得大國的權威。

  其二,大多數的大國都是這種“秩序之中、均勢之中”的大國。它們與秩序以及其他大國形成了某種資源、權威的交換機制,通過參與世界秩序、提供某些公共服務,以及協商一致的集體行動來獲取權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