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求是刊文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http://www.CRNTT.tw   2015-09-06 14:17:54
  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1965年9月1日,經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區宣告成立,標誌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正式確立,西藏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一步邁入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從此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5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深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和“努力實現西藏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重要指示,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扎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開創了科學發展、和諧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生態良好、黨建加強、邊疆鞏固的良好局面。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關鍵。自治區黨委、政府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台階。“十二五”前4年,全區經濟年均增長11.8%、位居全國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先後突破600億、700億、800億、900億元,2014年達到920.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65年的69.5倍;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4.27億元,是1965年的565.9倍;固定資產投資1119.73億元,是1965年的2073.6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5億元,是1965年的148倍;進出口總額22.55億美元,是1965年的926倍。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建成通車,拉林鐵路、拉林高等級公路開工建設,墨脫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作為世界上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縣城的歷史,公路通車里程7.55萬公里,是1965年的5.1倍;“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推進,青藏、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成,旁多、拉洛水利樞紐工程順利推進,電力裝機容量159.8萬千瓦,是1965年的570倍;現代通訊網絡覆蓋全區,基本實現鄉鄉通寬帶、村村通電話,鄉鎮通郵率91.6%。生態保護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底線紅線,加快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確保天藍、地綠、水清。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改善公共服務、發展社會事業,持續辦好利民惠民、利寺惠僧的實事好事,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穩定成果。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大力發展學前“雙語”教育,普及義務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推廣職業教育,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2014年全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高中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為99.6%、98.9%、73.37%、27.76%,人均受教育年限8.6年,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6%。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大多數西藏高校畢業生實現了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多年控制在2.5%以內,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完善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覆蓋全區農牧民,為所有城鄉居民和在編僧尼進行免費健康體檢,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救治,基本完成10000名先心病兒童免費救治,人均壽命從不足40歲提高到68.17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各險種參保率95%以上;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大農村“五保”供養範圍,免費為城鄉居民和在編僧尼投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5900多名孤兒全部得到有效救助。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實現地市有圖書館、群藝館和博物館,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有綜合文化站;深入實施“西新工程”,推進黨報黨刊“村村通”“寺寺通”和廣播電視“戶戶通”“寺寺通”,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以上,確保黨中央的聲音、形象在全區12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上聽得到、看得到。

  ——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民生連民心,民生大於天。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民生優先、民生先動,把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把本級財政收入的7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016元、7387元,是1978年的38倍、42倍;人民消費水平不斷升級,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15669元、4822元,是1979年的25倍、32倍;大力推進安居工程建設,使46萬多戶、86%以上的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房屋;推進拉薩市城市供暖工程,居民基本用上了暖氣、結束了祖祖輩輩靠燒牛糞取暖的歷史。農牧區條件顯著改善,實施水、電、路、訊、郵政、廣播電視、農家書屋、優美環境“八到農家”,基本實現了農牧民飲水安全全覆蓋,鄉鎮通光纜率97.5%,行政村通電率100%、通達率99.14%。

  ——社會大局持續穩定。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腹心,既是邊疆民族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又是反分裂鬥爭的主戰場,肩負著維護祖國統一、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責任。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黨中央治邊穩藏方略,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把維護穩定作為硬任務和第一責任,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多策並舉、綜合施治,強基固本、爭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完善實施各項維穩措施,建立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全區社會大局進入了持續和諧穩定的新階段。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堅持機構編制向鄉鎮傾斜,充實鄉鎮幹部隊伍;實施幹部駐村工作,區地縣鄉四級聯動,連續四年每年選派2萬多名優秀幹部進駐全區5465個行政村,完成好建強基層組織、維護社會穩定、拓寬致富門路、開展感黨恩教育、辦好實事好事等重點任務;開展“先進雙聯戶”創建評選,責任共擔、利益共享,聯戶保平安、聯戶促增收,共建美好家園,夯實了城鄉發展穩定的社會基礎。創新寺廟治理機制,堅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會管理相結合,選派7000多名優秀幹部進駐全區1787座寺廟,落實教育、管理、服務職能,實現了寺廟管委會全覆蓋和幹部駐寺常態化;改善寺廟公共服務,加強對廣大僧尼的關愛和教育引導,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實現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創新城鎮治理機制,在拉薩市、地市所在地和所有縣城建成698個便民警務站、構建網格化管理格局,既便民服務、又維穩處突,同時將網格化管理延伸拓展到社區、寺廟、居民區和村民組,確保了城鎮穩定。創新重點區域管理機制,全面加強對重要部位、重點區域、重要場所的管理,消除隱患、確保安全。創新意識形態引導機制,抓好科學理論武裝,加強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強化正面宣傳,加強對互聯網等媒體管理,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確保了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創新民族團結機制,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了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大力實施群防群治,加強公共安全監管,形成了立體化的治安防控體系。創新維穩工作機制,健全黨政軍警民協調聯動機制、各級領導維穩分包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應急處突機制,建立維穩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以鐵的紀律保證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