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台兒莊大捷,是中國人民進入全民族抗戰以後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大捷。台兒莊大戰歷經月餘,共斃傷日軍1萬2千人,俘虜719人。它的重要意義,在於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同胞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士氣,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眾所周知,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由兩個戰場組成的,一個是國民黨組織指揮的正面戰場,一個是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這兩個戰場是相互配合、互為依補、都很重要。國民黨軍隊在抗戰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時,擔負了抵抗日軍戰略進攻的主要任務,抗擊了侵華日軍的主要兵力。但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通過發動人民群眾,對日開展游擊戰,有力地牽制了廣大日本占領區的日軍,尤其是到抗日戰爭後期,敵後戰場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使得在華日軍無法集中所有兵力投入到正面戰場,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與正面戰場形成對日軍兩面夾擊的戰略態勢。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都曾經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如東北抗日聯軍的楊靖宇將軍、趙尚志將軍、趙一曼女士,八路軍的左權將軍、狼牙山五壯士,赴緬中國遠征軍的戴安瀾將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及八百壯士,還有像趙登禹、張自忠、佟麟閣、馬本齋、高志航等,這些都是今天值得我們後人深切緬懷的抗日英烈,值得千古傳頌的民族英雄。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那麼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我們可以忘記仇恨,但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歷史。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一個不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民族,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忘記了那些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它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民族記憶的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那些為捍衛民族尊嚴而犧牲的英烈,它一定會變成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只有熱愛英雄、崇尚英雄、懷念英雄、感恩英雄民族和國家,才是最有前途、最有希望、值得驕傲的。所以當前社會上出現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抹殺抗日英烈的現象,是極其危險的。我相信,這些為國家民族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們的光輝形象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磨滅,他們的崇高精神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益光大。
台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時間更久,長達半個世紀。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軍開始在台灣北部登陸,但遭到台灣同胞的頑強抵抗,一直打了5個多月才占領台灣南部。
“七七事變”發生後,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更加悲壯,台灣同胞多次舉行起義,遭到日軍的殘暴鎮壓。有學者統計,從1895年到1945年,台灣同胞在抗擊日本殖民統治鬥爭中,犧牲人口累計達65萬人,占當時島內總人口的11%。
尤為可敬的是,台灣同胞在最為困難的抗日鬥爭中,仍然對祖國不離不棄。他們還積極參與大陸的抗戰,僅在海南島一地,就有4000餘台籍官兵成功地參加到抗日隊伍中。黃埔畢業的台灣李友邦將軍1939年在浙江金華成立了台灣義勇隊,轉戰在浙、閩、蘇、皖的抗戰前線,直到抗戰勝利。台灣同胞長達50年的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爭取回歸祖國的鬥爭,構成了近代中國人民頑強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抗戰史值得為之濃墨重彩的重要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