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統計,在這兩年時間中,李嘉誠在內地拋售物業及資產的金額已近千億元,而去年一年在香港和內地拋售的資產就近800億元。
“李嘉誠賣項目的決定並非目前做出,而是在此前房地產低潮期就已經決定。”億翰智庫分析師張化東指出,每遇經濟或樓市低迷期,長實系或多或少總有拋售物業的舉動。李嘉誠轉讓物業有兩個集中時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臨時,以及2013年以後歐洲經濟低迷期。
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長江實業把上海的世紀商貿廣場轉至和記陸港旗下,此後於2011年賣給太平洋保險[微博]後成功套現44億元。同樣是在2008年,在整體轉讓了上海長寧的禦翠豪庭高檔公寓後,2009年年初李嘉誠還拋售了位於上海長寧黃金城道上的商鋪。
協縱國際CEO黃立衝告訴記者,李嘉誠的企業經營之道是,保證手中有充足的現金流,降低企業負債,“因此長實系往往會通過賣資產來快速回籠資金,以保證企業在經濟動蕩期不受影響。”
“變相囤地”獲利
不過,李嘉誠在內地的“慢開發”模式卻成為李氏變相囤地後高價出售獲利的法寶。
“長和系拿到一個項目,一般五六年後能真正進入開發階段就是快的,多數項目一直處於設計階段。”長江實業上海公司一位前員工曾向記者表示。
“通過時間換空間,往往可以獲得幾倍的利潤。這樣的做法在過去行得通,但在當下的環境下卻很難行得通。”上述港資房企人士說。
以去年出售的東方匯經中心為例,71.6億元的售價是當初拿地時價格的8倍多。而此次出售的浦東世紀匯同樣是在慢開發中獲利匪淺。
在和黃2010年的年報中曾明確,浦東世紀匯於2014年竣工。然而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這一商辦樓仍然在進行主體施工,外立面也沒有造好,何時能投入使用也不得而知。
據此前陸家嘴的公告信息,該地塊轉讓給和黃旗下Mapleleaf時的總價還不到26億元。和黃收購該地塊的樓板價約1.2萬元/平方米,當時預計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十年後按目前6萬元/平方米的市場價格粗略計算,該物業增值了5倍,長實有望從這一項目賺取近百億元。
張化東表示,涉嫌囤地、慢開發以賺取超額利潤的輿論,對李嘉誠旗下的公司並非有利。“此前他們一直是慢開發的節奏,但現在這種開發模式往往飽受詬病。”張化東說。
同樣是在上海,2009年4月長實在上海普陀真如獲得的項目,兩年後仍然處於打樁狀態。而在拿地6年後,真如項目的開發速度在業內看來仍然進展緩慢。
除了環境的變化不利於“慢開發”模式,市場的變化也被認為是促使李嘉誠減少內地投資的原因之一。對於李嘉誠拋售物業,有媒體將其解讀為看空內地樓市。對此投行界認為,這種解讀有一定道理,但卻並不全面。
在黃立衝看來,像長實這樣達到幾千億規模的企業,做投資和開發並非按一兩年的周期來算,而是按五年至十年的周期來看行業和項目。
“從另一個角度看,今年樓市雖好也只是一線的樓市好,而且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也是在二季度之後才好轉,前兩年樓市普遍不好。十年以後,樓市是否仍然會這麼火,很難做出準確的預判。”黃立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對未來的不確定,是引發李嘉誠不斷拋售上海及內地項目的原因。
此外,由於長江集團戰略重心向歐洲的轉移,接下來李嘉誠可能繼續有拋售物業的行動。
“李氏家族不僅減少了在內地的房地產業務,也拋售了在香港的資產。長實已經確定了重心向歐美轉移的戰略,接下來還會有拋售資產的舉動。”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