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保障。“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作為“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化、制度化、具體化,基本法明確了香港的法律地位,並保留了香港以往的成功要素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做法,如香港仍是單獨關稅區,保持自由港地位,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這些規定使得香港的既有優勢得到延續和鞏固,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
二是有獨特的優勢。香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如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制、低稅制、國際投資者熟悉的普通法制度、先進完善的基礎設施、廣泛的國際聯繫、自由流通的資訊以及眾多的高素質人才等等。回歸後,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更加緊密,已成為聯繫國家和世界的重要通道和內地“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對內地來說,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於其廣泛的國際聯繫,可以通過香港擴大開放,走向國際;對國際投資者來說,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於其與內地的密切聯繫,可以通過香港分享內地經濟發展成果。這些獨特優勢是其他地區和城市無法替代的。
三是有祖國堅強後盾為支撐。“大樹底下好乘涼”。背靠祖國是香港的最大優勢,祖國內地一直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強大依託和增長的動力源泉,也是香港抵禦外來風險的堅強後盾。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舉措,為香港拓寬發展空間、增強抵禦外部經濟風險能力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說“個人遊”,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離岸人民幣業務,服務業對港開放在廣東“先行先試”,建設前海、南沙、橫琴三個粵港澳合作平台, “滬港通”,兩地基金互認等,都是著眼於香港發展和兩地互補互利需要“量身訂造”的。國家“十二五”規劃涉港澳內容專設一章,體現了中央對支持港澳發展和加強合作的重視。“十三五”規劃也會充分考慮香港因素和發展需要,發揮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總之,中央對香港的關心支持是不遺餘力的,因為香港不僅是700萬港人的香港,也是13億中國人的香港。中央對香港的各項方針政策、作出的決策決定,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香港好,為了香港同胞好。只要是有利於增進香港同胞福祉,有利於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有利於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事,中央都會積極去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始終關心、愛護香港青年一代的教育、成長和發展,並將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青年交流,為香港青年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
四是有難得的發展機遇。這個機遇就是國家在世界經濟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大背景下和平崛起,而香港有幸處於其中,並且處於有利地位。我國經過建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的艱苦奮鬥,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跡。去年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3.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7.8%,高居全球首位。我國還是世界上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23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多項裝備製造技術走在世界前列。最近我國宣導的“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戰略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世界各國和地區反響熱烈,都想積極搶搭中國發展的順風車。作為背靠祖國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在分享國家發展機遇和成果方面處於“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有利地位,更有條件、更有機會、也更應該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戰略機遇,在助力國家戰略的過程中拓寬服務市場、謀求新的更大發展。比如說,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香港可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資和資產管理服務;還可以發揮香港法律、會計、管理、諮詢等服務專長,打造“一帶一路”專業服務中心等。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要把上述有利條件轉化為發展成果,香港必須抓住歷史機遇,把自身優勢發揮好,從服務國家戰略中找準自身定位,繼續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與內地同發展、共進步。當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香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和主流民意。普選法案被反對派捆綁否決後,行政長官梁振英和特區政府及時把施政重點轉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來,得到了香港市民的廣泛支持。中央高度認同並將給予全力支持。希望香港社會各界在特區政府領導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千方百計把經濟民生問題解決好,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奠定堅實基礎,譜寫“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
(本文轉載自8月號《紫荊》雜誌 作者: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