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市水務局的消息說,截至17日,全市中小河流都沒有出現被洪水衝毀堤岸的情況,行洪通暢。而在三年前,房山區境內的拒馬河、大石河等河流都出現了較大洪水,不僅衝毀河堤,還衝上河岸,湧進村莊,造成巨大損失。
河道是防汛抗洪的生命線,河道淤塞對於“7·21”北京暴雨成災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引起了重視。2013年,結合北京市中小河道三年工作計畫,房山開始為傷痕累累的母親河療傷。
記者在房山區大件路南側看到,昔日水毀嚴重的大石河河道,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景色宜人的休閑公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治理,大石河河道現在平均寬五六十米,最寬的地方達到數百米,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已完成7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不僅防洪標準從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而且還形成了300餘公里的水走廊和近千公里的綠化走廊,留下百餘座濱水生態公園。到2016年汛期之前,全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將全面完成。
排水
437座下凹式立交橋量身定制對策
北京市防汛辦的汛情通報顯示,16日開始的此輪強降雨造成石景山金安橋、朝陽區金泰橋等出現短時積水,但17日當天均已恢復交通,並未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北京共有437 座下凹式立交橋。下凹式立交橋區曾是城區防汛“短板”,在“7·21”中,37 處交通中斷,其中有27處系由橋下積水所致。之後,北京痛定思痛,開始對積水嚴重的下凹式立交橋進行排水改造。
北京排水集團副總經理張建新介紹,橋下積水,主要靠泵站將雨水抽走,排水能力一般為可及時抽走1至3年一遇的降雨。通過對雨水泵站進行升級改造,可以達到10年一遇的防汛等級,也就是能抵禦每小時67毫米的降雨,這比“7·21”時的防汛能力提升了約50%。
在剛剛完成改造的南二環左安門立交橋雨水泵站,北京排水集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巡視和檢測設備。
|